沈伯洋回應吳怡農,認為不知操盤手在哪裡。資料照片,廖瑞祥攝
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有意參選2026台北市長,外界質疑他「佛系打法」,吳怡農竟稱,「如果這些操盤手真的這麼會選,大罷免不會有這樣的結果。」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說,「我不知道操盤手在哪裡。」吳怡農今(11/26)表示,黨內夥伴們對於他的意見的指教,不應該陷入文字遊戲,也不要鑽牛角尖。
吳怡農表示,自己之前發言脈絡,從來都不是在檢討公民團體的努力,他在檢討評論且批評的是,名嘴跟專家們對罷免結果的預測,與實際結果差太多,顯示名嘴專家與社大會大眾的脫鉤太嚴重,他認為民進黨必須強化與社會連結、更貼近民意,才有機會擴大支持。
民進黨台北市市長擬參選人吳怡農的操盤手說,引來議論。資料照片,楊亞璇攝
他說,罷免案大家回去看新聞,名嘴、黨內專家選舉前對罷免席次的想像,應該沒有人會說他們預測跟後來實際狀況是符合的,近期有黨內夥伴說希望得到正向啟發,就是必須更努力跟社會有更多雙向溝通,讓立場、主張、決策與判斷更貼近民意。
吳怡農強調,黨內夥伴們對於他的意見的指教,不應該陷入文字遊戲,也不要鑽牛角尖,主要的議題是,大家對罷免結果預測跟實際結果有多大的落差,大家應該記得選前有很多黨內專家,提出罷掉6到7席是最保守估計,甚至有望罷掉10到20席,提出這數據不是要檢討,大家預測未來能力,但他要說的是,判斷與決策要有更多的科學依據。
名嘴王瑞德痛批之後吳怡農要選舉,一定要讓吳怡農落選,吳怡農認為,將心比心,一個人專業或判斷受到批評,第一反應難免不滿意、生氣,但深呼吸後,基本上是有選擇,要惱羞成怒、還是願意心平氣和討論,一起面對問題,甚至好好辯論,往共同目標往前走,要做哪個選擇,考驗每個人的修養,要知道哪些事情無法改變,哪些是可以改變,要有勇氣去做可以改變的事情,台北市是可以改變的,希望大家願意支持他,和他朝這方向努力。
另外,媒體追問,大罷免失敗,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總統賴清德兩人被咎責,是否該負政治責任,吳怡農指出,這完全劃錯他的重點,不認為現在要針對大罷免找罪犯、付出政治責任,他在談的是,做的決策不能憑感覺,要有科學基礎。
他說,大罷免的啟發,在罷免選舉前,「不只是您說的兩位,我不確定賴總統有沒有給過預測」,但除了他們兩位,還有很多專家們,長期在政治領域耕耘的專家、名嘴們,自信滿滿地說大罷免一定會怎麼樣,在政治圈沒有什麼憑感覺,要有科學基礎,在北市艱困選區要選出有競爭力的人,不能像過去方法一樣,憑感覺選出好像有競爭力的人,競爭力評斷依據應該用更科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