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巴西貝倫主辦聯合國第30屆氣候變遷峰會(COP30)前,巴西總統魯拉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前排中間兩位白髮者)帶領各國代表一起大合照。路透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30屆締約方大會(COP30)即將於巴西貝倫落幕,《太報》掌握,環境部長彭啓明今(2025)年低調前往巴西參加,他先是前往巴西參與相關活動,而後訪問南美友邦巴拉圭才返台,這是總統賴清德就任以來,台灣能再次進入COP。
巴黎協定10週年 台灣公布NDC3.0展現決心每年的UNFCCC締約方大會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平台,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目標是在21世紀結束前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並提出減緩、調適、資金、技術、能力建構及損失損害等面向,要求各國提出「國家自定貢獻(NDC)」,自訂減碳目標。
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也不是UNFCCC締約國,民間組織與企業踴躍參與,歷任環境部長曾以民間身份突破重圍,但能否進入COP場館每年都備感壓力。2023年時任立委吳欣盈因已登記為副總統候選人,引發中國對大會秘書處施壓,使其換證受阻,也波及其他立委。
今年是《巴黎協定》通過10週年,歷史上具有象徵意義,各國也必須提出「第三期國家自定貢獻(NDC3.0)」,台灣雖不是締約國,但經過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討論,行政院已於11月初拍板「2035年國家自定貢獻」,盼能向國際社會呈現台灣在淨零碳排的努力與成果。
巴西主場、中國擴張 台灣參與不確定性高COP30在巴西貝倫舉辦,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立場相對親中,曾於去(2024)年簽署聯合聲明支持「一中原則」,不過值此歷史時刻,仍協調讓彭啓明低調前往,秉持 「專業、務實、有貢獻」精神參與活動,盼能彰顯台灣在淨零轉型上的決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後,再度退出巴黎協定,並首次未派官方代表團參與COP,外界早就預期中國將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據了解,中國國家館就設在會場入口處,緊挨主辦國巴西館,規模也超過以往,魯拉即是搭乘中國電動車「比亞迪」的休旅車抵達現場。
UNFCCC屬於聯合國重要的國際公約,台灣近年屢遭中國以聯大2758決議打壓。今年遇上美國缺位、中國主導議程,也緊盯台灣動態,巴西對台態度相對保守,簽證申請過程繁複,以往官員透過民間管道入場,但近年也陸續遭中國施壓收窄,相關單位研判政治敏感度升高,因此全程低調。
知情人士透露,彭啓明已成功前往巴西貝倫,參與相關活動;而台灣與巴拉圭環境部曾於10月簽署「在《巴黎協定》下合作備忘錄」 ,彭啓明也趁此回訪巴拉圭。
事實上,在巴西停留、轉機是前往巴拉圭的路徑之一。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年訪問巴拉圭時在巴西聖保羅轉機時,曾與聖保羅州議員迪尼斯(Gil Diniz)會晤。而巴西聯邦眾議院於2023年10月成立友台小組主席艾莫瑞(Geraldo Junio do Amaral)曾於隔年訪台時透露,過程遭逢相當壓力。
回訪巴拉圭 擴大友邦交流環境部並未公開彭啓明前往巴西的行程,但今(11/21)日透過新聞稿表示,為呼應COP30「全球共作(Global Mutirão)」 理念,彭啓明以台灣「氣候治理與環境政策:邁向2050淨零策略與進展」(Climate 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Roadmap to Net Zero)為主軸進行呼籲。
彭啓明從台灣近期面對颱風的經驗切入,強調提升氣候韌性的迫切性;也分享台灣最新公布的NDC 3.0目標、2030至2035年能源轉型方向、碳費制度與ETS規劃、企業自願減量制度、與歐盟碳交易平台合作、台版「碳邊境協調機制(CBAM)」進展、百億綠色成長基金運作及循環經濟成果等政策進展,普遍獲得友邦高度關注與肯定。
環境部在新聞稿中強調,雖台灣非UNFCCC締約方,已自主提出國家自定貢獻(NDC3.0)、兩年期透明度報告(BTR)等公約文件,而淨零轉型並非一國之力可以達成,我國除持續爭取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外,也致力深化與友邦合作,擴大落實《巴黎協定》,貢獻台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