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關稅談判傳開價投資介於日韓之間 政院曝最新進度:台灣模式無法類比

    2025-11-13 13:22 / 作者 政治中心
    針對台美關稅談判,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透露最新進度。資料照片,行政院提供
    台美關稅談判進度外界持續關注,美媒近日報導,美方要求台灣投資「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對此,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今(11/13)表示,我方談判團隊正以「台灣模式」與美方洽談供應鏈合作,也爭取降對等關稅並不疊加原稅率,還有232多項關稅優惠;她指出,「台灣模式跟美日、美韓之間投資模式並不相同,無法直接類比」。

    總統賴清德日前出席工業節慶祝大會稱台美關稅談判「缺臨門一腳」,時間差不多了,也希望在美國針對半導體進口進行的「232條款」調查部分,取得最惠國待遇。

    美國《政治》(POLITICO)新聞網報導指出,川普政府與台灣就關稅協定中的一項條款進行談判,投資金額的規模將「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

    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中,媒體詢問台美關稅談判進度,李慧芝表示,我方談判團隊正以「台灣模式」與美方洽談供應鏈合作,也爭取降對等關稅並不疊加原稅率,還有232多項關稅優惠,因為232並不只是影響到半導體,還有半導體衍生產品和其他很多項目,希望爭取最優惠待遇,同時也為我方赴美投資的企業,爭取更有利投資環境跟條件。

    李慧芝指出,我方的談判團隊過去已經說明,在供應鏈合作的部分,經多次跟國內高科技產業溝通後,提出「台灣模式」,是由企業基於國際佈局,自主規劃到美國投資,貼近客戶、增加競爭力。

    李慧芝說,政府則提供金融的信保支持,也透過台美政府之間「G to G」的合作形成產業聚落,並且向美方爭取有利的投資環境和條件,也協助相關產業在美國的佈局,「因此『台灣模式』跟美日、美韓之間的投資模式並不相同,無法直接類比」。

    李慧芝指出,台美雙方談判團隊在10月初第五輪的實體磋商後,也再次進行視訊會議,現在正進行書面文件的交換討論,針對未來的協議先凝聚共識,雙方達成共識後就會進入總結會商,達成台美的貿易協定。
    政治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