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條例」有共識!明拚三讀 預算上看300億

    2025-10-30 18:34 / 作者 陳祖傑
    陸軍第3、4、5作戰區官兵跨區增援第2作戰區,共同協助花蓮災區居民家屋清淤與搬運廢棄物。資料照。陸軍司令部
    受樺加沙颱風影響,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發生溢流,導致多人傷亡,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因此提出「樺加沙風災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立法院長韓國瑜今(10/30)天下午召集協商,經過2小時討論後,朝野達成共識,條例將於明天院會上三讀,所需經費上限則由200億元提高為300億元。另外,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陳金德建議條例名稱改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同樣獲得朝野無異議通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上月發生溢流,導致多人傷亡,國民黨黨團隨即提出「樺加沙風災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不過民進黨團認為,行政院會日前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相關修正草案,追加250億元,整體經費達850億元,以挹注堰塞湖調查、監測、洪氾區設置及土砂防治,以及受災民眾安置等,不用另立重建條例。

    韓國瑜今天下午召集協商,先針對另立「花蓮災後重建條例」,還是修正「丹娜絲颱風重建特別條例」進行討論,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堅持,丹娜絲是風災,堰塞湖潰壩是水災,兩者不一樣,不應混為一談,而且重建屬性完全不一樣,災民受災程度也不一樣,無法用同一個救助辦法。

    朝野經歷45分鐘討論後仍無共識,最終民進黨團、行政院工程會作出讓步,韓國瑜因此裁示,今天僅討論「樺加沙風災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

    在討論過程中,陳金德建議條例名稱改為「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草案」,在野立委雖然有不同意見,但最後仍同意工程會建議。

    另外,國民黨團原本提案特別條例草案所需經費上限為200億元,不過今天在協商過程中提出修正動議,增加至300億元,獲得朝野支持。而針對特別條例施行時間到2028年3月為止,陳金德認為,有些重建工程需時長達5年,像是光復鄉「聚落型汙水處理中心」,另外馬太鞍溪超級堤防從原先10公尺寬增至50公尺也需要時間,因此建議部分項目可以規定施行至2030年12月31日止,最後朝野共識,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該堰塞湖整治後續處理)、第二款第一目(農田復原、清運等相關)、第七款第一目至第三目(農田水利灌排系統等)施行至2030年12月31日止。

    最後,韓國瑜裁示,此案將列入明天院會討論事項,於施政質詢前處理並完成三讀,且不再提出復議。
    陳祖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