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盧秀燕重申不選黨主席的理由 點名中央調整能源、改善朝野關係

    2025-09-03 16:00 / 作者 徐筱嵐
    台中市長盧秀燕受邀工商協進會演講。李政龍攝
    台中市長盧秀燕今(9/3)日受邀至工商協進會進行專題演講,她直言,台灣目前面臨的困境是,關稅、匯率及能源,以及中央執政「重政治、輕民生與民生」,在一年半內三度發動罷免,卻忽略經濟與民生需求,從投票結果證實,讓民眾感到失望,呼籲政府應務實調整能源政策、改善朝野關係,並以穩定電力與稅收公平分配為優先。另外,她再度強調,不選黨主席的理由,落實與市民「做好做滿」的承諾,專注市政建設,中部有更穩固的發展。

    工商協進會今日召開第26屆第14次理監事聯席會議,並邀請台中市長盧秀燕進行專題演講。盧秀燕開場就以「民意在領航,政府要跟上」為題,先說明台中市的改變,以及經濟和產業的發展情況,更強調有別於台北市和高雄市,中部是研發、生產、製造、行銷的重鎮,龍頭城市就是台中市。

    盧秀燕表示,目前整個台灣除了面臨關稅、匯率、能源等三大困境,她還想到另一個,就是現在的政府「重政治、輕經濟與民生」,如果方向偏重政治,經濟與民生都會受到排擠與影響,讓民眾認為政府好像只重視政治發展。

    盧秀燕引用美國前總統雷根的話「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反映目前中央執政的現狀,政府碰到能源、關稅、匯率、民生等問題,如果不能解決,本身就是問題。上台一年半搞三場罷免,從基隆市長開始,到726的民意展現,可惜中央政府沒有喊停,最後823也失敗,讓民眾覺得政府每天在搞政治、搞罷免,當家卻在鬧事,這些失敗反映民意,民眾要的是拼經濟、重民生。

    盧秀燕指出,政府解決問題是一回事,現在政府本身就是問題,也成為地方政府的問題,包括中央補助款爭議、能源政策等,都是民眾具體感受,若要改革,方法其實不難,重點是態度。並引用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所言,「政府要做該做的事,讓民眾知道未來怎麼走」。政府能痛改前非,從罷免教訓中得到啟示,就能解決困境。

    盧秀燕也提出三大質問,目前關稅議題,政府讓業界與民眾了解未來的方向嗎?公投結果顯示核三廠周邊民眾大多贊成啟動核電,避免能源失衡,政府是否提出清楚的改善方案?同時,政府能否保證不再搞政治,而是重視民生?地方的民眾至今並未感受,內閣改組只是表面。

    盧秀燕強調,政府如果務實調整能源政策就是解方,問題不是沒有,而是要不要做。能否提供足夠、穩定、好品質、便宜且乾淨的能源是關鍵;其次是改善朝野關係,因為領導人必須能化干戈為玉帛、團結國人,帶領大家往前走,目前全球面臨困境,「更需要團結,而不是分裂」。

    她認為,民意已經領航,政府要跟上,在民眾與產業界不斷反映意見,中央與地方應該同心,預算與稅收分配要公平穩定,不該破壞既有公式,否則會造成地方不滿。以台中市為例,六年多來堅持輕政治、重民生,上班時間不談政治、不談選舉,只談市政,把心思放在建設城市、讓市民更幸福,才獲得一點成績和肯定。

    面對外界勸進參選國民黨主席,盧秀燕說,她珍惜剩下的一年多市長任期,不參選黨主席,是因為與市民的約定做好做滿,把工作專心做好,讓城市更宜居、更快樂,「這是我堅持的原因」,也希望中部能有更穩固的發展,繼續進步。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