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外觀。廖瑞祥攝
行政院會今(14)日討論通過韌性特別條例修正草案,並針對產業支持部分,除原有的930億元,再加碼匡列200億元。經濟部政次何晉滄說明,
多加碼的200億元將視美國對等關稅談判底定後,針對嚴重受衝擊的業者補助其海外參展經費、增加研發補助額度、提高設備汰舊換新補助金額占比至50%。《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已經立院三讀通過並經總統公告,共匡列5,450億元;行政院今天再通過修正草案,總匡列金額上調至5,900億元;第一階段先編列5,700億元,預留200億元因應國際情勢加大產業支持。
經濟部表示,在特別預算通過前,政府將先以「移緩濟急」方式,給予產業必要支持;因應美國關稅的相關支持措施,也已自8月7日起全面受理申請。
何晉滄表示,
預留的200億元,將協助受關稅衝擊產業,包括增加海外參展補助經費;在國際重要展會由政府出面設立台灣館,將台廠集合一起不致四散展產各地,凝聚「國家隊」形象;部分較大產品,例如工具機,不易運送到展場上,也能結合ICT技術,利用360度環景虛擬影像投影展示,這些都需要相當多的預算支持。
另外,產商進行設備汰換、節能減碳、技術升級、為了增加精度良率而採購更多設備,也需要一大筆資金。何晉滄說,以往相關設備補助金額的比率上限是40%,
將視關稅談判結果,對受衝擊產業放寬補助至50%。也有業者在座談時盼政府能
加碼利息補貼,或是將利息補貼期間由半年拉長到一年,也將在未來關稅談判底定後,啟動產業輔導評估加碼。
為了因應對等關稅衝擊,中企署8月7日起新增「中小微企業多元發展貸款」新增直接或間接受美國關稅影響,且營業額減少1成者;中企署主秘李佳瑾表示,
新方案上路後,已有9家業者共申請貸款1.2億元,分別為紡織業3件、木竹製品2件、其他製造業2件、餐飲業2件。
產發署則推出「研發轉型補助」方案,接受有工廠登記的製造業、受美國關稅影響者,補助標的包括雙軸轉型、技術加值、跨域整合、行銷布局。中小企業可申請個案補助最高500萬元,大型企業及中小企業皆可申請產業聯盟補助4,000萬元;補助不逾總經費50%,全新設備購置上限40%。
產發署副署長鄒宇新表示,8月7日上線已來,已有4家送出申請案,73家正在編輯申請書,252家潛在申請意願。
貿易署則推出「爭取海外訂單」補助方案,只要是登記為出進口廠商,皆可申請新設展示中心、服務(維修)中心及發貨倉庫等實體據點,或新增代理商、經銷商,單一企業申請補助上限500萬元,2家以上聯合申請補助上限2,000萬元。
貿易署主秘黃瀞萱表示,迄今已有107家出進口商申請,以機器設備、五金扣件、民生用品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