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0歲的吳亞昕(左)擔任核三重啟公投的反方代表,與正方代表黃國昌(右)對決。中選會提供
核三重啟公投將在8月23日登場,中選會規劃5場意見發表會,第4場反方代表吳亞昕年僅20歲,與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交鋒,6歲時就參與2011年反核遊行的吳亞昕,對於核廢料的處理產生疑慮,同時質疑,2018年曾站在反核這邊的黃國昌如今支持核三重啟,是因為核廢的風險變小,還是因為政治立場轉變,所以就能接受核廢風險?
今年滿20歲的吳亞昕,823公投將是她第一次行使公民權。她小學二年級就開始自學,是非體制內教育團體「暖暖蛇青少年共學團」的畢業生;她曾提到,6歲時參與2011年4月30日反核大遊行,是她第一次的反核行動。當她知道核廢料需幾十萬、幾百萬年才能處置,核災後當地生產的農漁產會被各國拒絕進口,以及福島慘痛的教訓,反核變成為她最主要的訴求;另外,她也關心性別平權、國家主權等議題。
吳亞昕在8月6日一場記者會中曾提到,自己的學經歷可能無法跟許多專家比擬,但自認是社會的一員,社會與決策者應該認真傾聽新世代的聲音。對此,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批評,吳亞昕憑什麼代表新世代?
在今天核三重啟公投電視發表會上,吳亞昕以2018年的黃國昌為例,說黃曾強調非核家園是他不變的價值,如今卻說時空不同、條件已經改變,但事實上,核廢料處理和當時一樣,只能放在核電廠內,沒有找到最終處置場。黃國昌支持重啟,是因為風險真的變小,還是政治立場改變後風險就能接受?
吳亞昕指出,世界上唯一運作的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芬蘭的安克羅核廢料貯存庫(Onkalo)花了40年才試營運,台灣核廢料處置第一步都還沒跨出去,卻主張重啟核三,這不就是把難題留給下一代嗎?
另外,吳亞昕也提到,台灣斷層多、地震頻繁,核三廠就蓋在恆春斷層帶上,建築物再能抵抗地震都沒用,她引用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的說法:「廠區底下有活動斷層是非常危險的事,非人文力量可以改變」。
吳亞昕指出,日本311核災雖已過去14年,還有2.4萬人至今還不能回家,福島經驗告訴大家,核電並非乾淨便宜的能源,她還念了一封來自福島青年的信,提及當地多人罹患甲狀腺癌,至今必須接受治療,希望民眾公投時審慎抉擇。
吳亞昕還說,即便核三重啟,也只能貢獻電力3%至5%,其他的難到要重啟早已除役的核一、核二嗎?另外,現有核廢料都還放在新北、恆春及蘭嶼,最終處置場要設在哪裡?誰來承擔風險?她認為,不應將核廢料風險留給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