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楊亞璇攝
核三重啟公投第4場意見發表會今(8/13)早登場,正方代表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在發言時表示,美國智庫報告指我國目前能源不具韌性,台灣需要核能發電廠,不用核電廠才是台灣最大的國安破口。對此,民進黨發言人吳崢回應,核能安全應由科學決定,而非公投決定,目前沒有核電廠運作40年後再運轉的安全檢測數據,應在完成檢測、揭露數據後,再由人民決定是否承擔這樣的能源選擇。
對於重啟核三議題,吳崢表示,政策可以討論,但核電議題不應訴諸貼標籤式的論述與散布謠言,而且黃國昌在答不出問題時轉而攻擊總統賴清德,「難道攻擊賴清德就是民眾黨面對政策辯論的唯一招式嗎?」
吳崢指出,社會共識是推動核能的必要前提,絕非藍白自行決定即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災後,時任總統馬英九宣布核一、核二、核三廠不延役,並要求台電提出除役計畫;2014年,全台超過二十萬人走上街頭,百餘團體串聯發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核遊行;隨後,林義雄展開絕食抗議,數萬民眾靜坐凱道聲援,最終核四在空前的反核聲浪中由馬前總統宣布封存,並於2021年公投正式否決重啟。
吳崢強調,這段歷程顯示,「非核家園」是國際事件與國內民主運動交互影響下,人民基於風險認知所作出的共同選擇。
吳崢認為,民眾黨不應散布與事實不符的說法,因應俄烏戰爭造成的國際燃料大漲,政府政策由台電吸收6000億發電成本,以控制電價、平穩物價、維持產業競爭力,民眾黨卻錯誤指稱是「躉購綠電」與「不用核電」所致,完全與事實不符。
吳崢說,過去10年,政府與台電持續改善配電系統,使停跳電事故減少超過六成,但多年努力被忽視,反而被指稱是缺電或「不用核電」造成,彷彿所有能源問題都能輕鬆用核電解決。
吳崢表示,在馬英九交接給前總統蔡英文前,2016年至2017年是近年供電最吃緊的時期,備轉容量率低於6%的天數高達百日,然而,自2016年推動能源轉型以來,近3年日尖峰備轉容量率未曾低於6%,夜尖峰也僅少於10天,同時空污排放量大減七成;即便自2018年起核電廠陸續除役,今年5月正式進入非核家園,台灣仍然供電無虞,並在空污減量上取得顯著成果,這是正確能源政策最好的證明。
吳崢表示,去年總統大選中,各黨候選人無論是否主張核能,均支持增加天然氣發電及發展再生能源,顯示多元能源規劃是社會共識,若為推崇特定單一的核能,刻意攻擊天然氣、污名化再生能源,將其他能源選項視為十惡不赦,那不是科學,而是迷信與狂熱。
對於民眾黨推動的核三重啟公投,吳崢說,這案本質上就是一場虛假的政治公投,原意是為了罷免民進黨立委,並藉此遊說社會兩票同意,但最終罷免案因國民黨造假連署而未成案,顯示公投毫無正當性。
吳崢認為,更重要的是,核能安全應由科學決定,而非公投決定,目前尚無核電廠運作40年後再運轉的安全檢測數據,應在完成檢測、揭露數據後,再由人民決定是否承擔這樣的能源選擇,而且現在絕非舉行公投的正確時機,在野黨不給社會釐清重大議題的時間與空間,只想挑起分化、破壞團結,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