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利,黨政高層備受批評,但藍白到底做了什麼,才會引發這波浪潮?圖為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濟南路開票現場,李政龍攝
大罷免失敗後,許多抨擊與評論指向黨政高層。但同時也要問,藍白立委及政黨領袖做了哪些爛事,才會引發這波浪潮?為什麼20多年來,台灣人民不斷期待著一個好的政治領導者來領導國家而不可得,總是在希望與失望中擺盪?有人懷念蔣經國,有人懷念李登輝,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一代領導者比上一代更差,不論執政或在野都是。問題顯然存在於更深層的領導思維與邏輯之中。於是筆者不揣固陋,提出些個人看法,希能拋磚引玉,供從政者參卓。
沒能量「徹底掀桌」就別窮折騰政治領導者的第一門修鍊,就是「認清現實,並在現實中前進」。政治家可以不是哲學家皇帝,但必須不斷在現實中解決眼前問題。你可以想要推進「化獨漸統」,可以夢想「台獨建國」,但仍須看現實環境允許還是不允許。在野者可以想方設法的奪權,但仍必須維持政治體制的正常運轉,否則就得革命,你真的想打一場內戰嗎?執政者可以期望「完全執政」,但你真想搞場「麥卡錫主義」或「大清洗」來消滅所有反對者和反抗聲音嗎?
以川普之狂,也不敢真搞革命;以習近平之霸,也無法清洗所有反對者,甚至遭到反撲,請問朝野各黨與支持者,你們有這個本事嗎?現實是什麼?邊界在那裡?哪邊有地雷?認不清這些現實的限制,不尊重體制的共識,又沒有徹底掀桌的能量與膽識,那就麻煩給我乖點,別在那裡窮折騰,成天翻來覆去烙大餅,人們受不了的。
合格領導者的第二門功課,叫作「目標管理」。台灣領導者們都愛喊「團結」,遇到危機時膝反射的喊「鞏固領導中心」、「攘外必先安內」,想的就是把人聚攏在自己身邊,然後不要有意見,完全聽自己指揮,結果都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請大家去學學罷團怎麼聚起來成功運作的?他們靠的是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共識的基礎。遇到問題就聚起來進行「問題-解決」的管理流程,把大問題拆成小問題,小問題的解方變成一個個具體的行動目標,遇到阻礙就尋求支援或另一種解方,然後一步步走向目標。
罷團運作方式,值得政治人物學習。資料照,廖瑞祥攝
實際上,解方的類別也不多,大致就是擊碎、繞過、交換、或妥協。問題是我們的政治領導者們,通常脾氣很大,目標遠大,很會把麻煩丟給某人處理,但不太會拆解小目標,也缺乏規劃「目標-途徑」的參謀團隊。於是老在那裡講廢話,撥預算,發現金,卻老是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這種缺陷,救災時特別有感。
領導者的第三門修鍊,是要「克服自己與組織的慣性」。「成功有一千個母親,失敗就是孤兒」,但更可怕的是,成功會偷生出一百個私生子,最強那個就生在領導者的心底。「老將軍總在打上一次戰爭」,為什麼?因為他們如此成功過,會慣性地認為下一場戰爭還會照他們熟悉的方式來打,這是另一種「倖存者偏誤」。
阿諛奉承恐讓領導者自戀賴總統為什麼很想在大罷免中「十講」?因為四大公投就是他下去講了幾百場翻盤,他也因此谷底翻身的。他會由此對自己的演講魅力與效力,產生無與倫比的自信,甚至達到自戀的程度。馬英九怎麼掛的?就是自戀到掛的。而這些自信之所以能迅速發展到自戀,要歸功於身邊小圈圈及官僚體系的阿諛奉承,從而使領導者喪失了對現實與對自身戰力的務實認知。我們常笑成功者會得意忘形,尾椎翹起來,尾椎怎麼翹的?有一堆人在腳倉吹風推屁股嘛!
領導者的第四項修鍊,是「觀察與傾聽」。觀察不只是看風向,而是更要觀察身邊人的行為模式及語言結構,以防自己被幕僚給「包起來」,保持「兼聽則明」。傾聽更是一種修為與藝術,不只要多聽,更需要聽懂語言背後的情緒與邏輯。
總統賴清德視察七股區西寮里災損情形。資料照,總統府提供
蔣經國下鄉愛問雞蛋一個多少錢?不是為了表現親民,而是要搞清楚經濟官員們有沒有騙他?宋楚瑜愛帶一群官員下鄉,一方面是為了記錄當地需求,另方面也是要決策官員自己去體驗一下災民痛苦,請自己去住兩天帆布屋頂房子,體驗沒水沒電生活,腳踩著水去買飲料,很多決策命令馬上就出來了。很多時候,領導者要有自己的「抽樣樣本」,有社會賢達、商界領袖,更要有基層勞工,外賣小哥,基層公務員,跟他們座談不是宣講,而是傾聽,也不只是跟他們吃飯拉關係,而是同時觀察與傾聽。
第五個修鍊是「訓練自己的神經要能夠負重」,這話是魯頓道夫講的。坦能堡會戰時,參謀長魯頓道夫因為南方戰線而緊張到睡不著覺,紅著眼去找指揮官興登堡,他老爺居然在看小說,相當於現在在追劇。魯頓道夫怕崩潰而想撤退,興登堡聽完報告後說:「參謀長,計畫不是你擬定的嗎?要先把南方打崩再來打東面?麻煩再撐24小時,之後我就允許撤退。」結果德軍打贏了俄羅斯。
領導者「聰明又懶」更能正確決斷所以,領導者雖然要觀察入微,願聽壞消息,但要保持頭腦清楚,情緒穩定,戰略目標清晰,不能啥事都膝反射,關鍵時刻才能下達明確的決斷與指令。尤其,好的領導者不做微觀管理,魯頓道夫之所以會神經緊張,就因為參謀長要管太多小事雜事,「聰明-懶」的領導者,遠比「又聰明又勤快」的領導者,更能在關鍵時刻下出正確的決斷。
領導者必修的第六門課是「戰略思維」。我們常把Strategy這個字翻譯成「策略」,結果與三十六計和奇技淫巧給搞混。「兵者,詭道也。」只是孫子兵法中的一部份,而且是比較後面的那部份。「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戰略學要搭配戰史才有用,很多人只想「奇」而不講「正」,尤其新聞報導。但戰略決勝很大一部份,是在講資源、人力、配比、調度,務求「縮小打擊面,擴大爭取面」。「備多力分,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分」,戰略上可以以一敵十,但戰術上一定要以十敵一,講白了就是力量的集中。
作者認為,蔡英文2018之所以慘敗,就是因為開太多戰場。資料照,李政龍攝
蔡英文第一任怎麼做到兩年內2018慘敗的,就是一次開了太多戰場,一例一休、同婚、年金改革、甚至淘汰二行程機車…,一個政策得罪一批人,結果同時得罪的人全被打成一塊鐵板。領導者可以一次集中火力解決一個問題,打完再打下一個議題,千萬不要老想著畢其功於一役,那通常會讓自己提早畢業。
領導者的第七個修鍊是「勇氣」。這不是要領導者暴虎馮河,帶頭上山打老虎。而是要敢於身先士卒,帶領人們做對的決定,處理大家不敢碰的最大麻煩。
別只要求幹部「鞏固領導中央」電影《打不倒的勇者》中有個段落,黑人社團在炒作把國家足球隊全部換成黑人,因為南非已是個黑人國家。曼德拉驅車前往集會現場,聲明他的決定是保持現在的隊員結構,因為這個國家不是只有黑人,甚至不惜翻臉。「他們不是你的支持者嗎?」幕僚問。「我的職責是領導(Lead)他們,不是討好他們。」曼德拉答。亞歷山大親身率對直衝波斯本陣,贏得了高加米拉;凱末爾自己率軍衝向英軍,贏得全軍信任,最後成為土耳其國父。好的領導者會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而不是只會爭功諉過,要求幹部「鞏固領導中心」。
領導者的第八門功課是「知人善任」。領導者不可能親自處理大小事,所以必須找到適合的人才來處理事務。但這前提是「知兵知將」、「信賞必罰」,不見得犯了錯都要砍頭,但必須讓能者進,劣者退,失敗者可以戴罪立功,犯錯者可以降級轉用,但絕不能任其請假待命。政治領導者主要處理的是「人」,所以「紀律」才能控制組織,「公平」才能服眾,這是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的原因。「有關係就沒關係,沒關係就有關係」,那叫幫派。
周公「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脯」,不只是求賢,更要「任賢」。古語說,「非成業難,得賢難;非得賢難,用之難;非用之難,任之難。」選舉時大家都會組顧問團,但上位後,常常變成既不顧,也不問,只想著拉拉關係吃吃飯,將顧問當成宣傳工具。領導者要知道人才的專長與缺點,知道優點才知道該用在那方面?知道缺點才知道要怎麼控制?怎麼補強?天下沒有完美的人才,所以「善任」比求才更加重要。
領導者必須「謗譽由人」,別太在意批評。資料照,李政龍攝
領導者的第九項修鍊是「行藏在我,謗譽由人」。許多領導者上位後就追求歷史定位,結果把自己和整個黨都先送進了歷史。領導者可以潔身自愛,但不能有政治潔癖,潔癖就意味著不斷清洗,而清洗就代表著更多人受難。在民主社會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意志,所以你永遠只能「說服」他人「認同」,而不能老在指責他人意圖「碾壓」,所以麥卡錫主義那套是行不通的,只會激起更大的反彈。有些人有些事,的確是國安隱患,但隱患就還不是患,得等到明顯病徵出現你才能處理,可以預防卻不能割除,一如你不可能為了怕患前列腺癌而早早割掉了LP,或未成年就先打上百劑預防針以防各種疾病。
領導者常常太在意他人的批評,或太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認同度和支持度,因此老想爭辯洗地或企圖消滅反對聲音,但結果只是把朋友打成了敵人,中立者打去了對立面,為自己增加更多敵人。我常跟愛吵架的網友講,文宣是要打賺的,不是打爽的。台灣人最討厭的,就是尾椎翹起來那種得意的嘴臉和囂張的態度,少年得志,愛用下巴看人的政治人物,幾乎沒有不早早畢業的。所以,政治人物要懂得「收斂」與「藏鋒」,不要牛仔褲上滴了滴湯汁,就要一直搓一直洗,結果牛仔褲破了,皮也破了,肉也爛了,蜂窩性組織炎,截肢。你要相信人民,做得夠好自有讚譽,做得不夠定有批評,改進就好。人與人間,喜歡的就靠近,不爽的就遠離,何需浪費口舌,無謂爭辯?
第十項修鍊,也是最難的一項,就是「值得信任」。一時間相信一個人很容易,但一個人值得信任很難,因為這要經過現實與時間的長期考驗。作為政治人物,一定有競爭者與敵對陣營會不斷詆譭你,但你為了對抗也不擇手段的詆譭對方,卻會先失去旁觀者的信任,甚至增加了仇恨值,造成更多人不想聽你講話。
贏得信任需要現實時間考驗台灣現在的困境便來自於此,一方想盡辦法要搞垮政府,另一方則竭盡全力要搞死對手,結果整個社會信任蕩然無存,中立的聲音無法生存。但,「民無信不立」,見佛殺佛不擇手段的贏,就算贏得執政也無法停止鬥爭,因為總有一半的人完全不信你。商鞅變法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徙木立信」,當公信力完全失蹤,公權力也就無法落實,就算你學對岸搞警察國家,維穩經費高於國防經費,你還是擋不住白紙革命。
所以,政治領導者們,在大罷免一場惡戰之後,勝者慘勝,敗者慘敗,一切又回到原點,你們鬥得不累嗎?也許演戲的不累,但看戲的可累了,可不可以先停個一季,各自回去修鍊一下,讓自己活得更像個合格的領導者?「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每個人從水裡看到的月影,從來不是一個樣的。既然身在公門,好好修行,鍛鍊一下自己,讓自己更成熟一點,不是更能贏得他人的認同嗎?在不斷鬥爭中,人們永遠只會得到一個滿身是血,疵牙咧嘴的勝利者,而不是一個可以讓人們心服口服追隨他的領導者。人們想得到的是一位摩西,卻總是血肉模糊的在奪取那隻魔戒,這就是台灣的未來嗎?
身在公門好修行,而修行都是在修自身,不是在修理別人,廟堂諸公不妨去放個假,好好想想。
*作者為親民黨前文宣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