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蕭美琴接見「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巴諾瓦斯所率跨黨派國會議員團」。總統府提供
2024年,立陶宛同年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堪稱20年一遇的政治關鍵時刻,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是競選話題之一。立陶宛組成新政府後,跨黨派的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近期首次率團訪台,主席巴諾瓦斯(Ruslanas Baranovas)接受《太報》專訪時強調:「我不會說這是失望,而是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巴諾瓦斯所代表的社民黨(LSDP)去年成為國會第一大黨,並組成執政聯盟,外交部長林佳龍去(2024)年訪問立陶宛時,見證他從前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Matas Maldeikis)手中接下象徵領導的「火炬」。這次是他首次訪台,也是立陶宛國會改選後,首次籌組跨黨派的議員訪台,他在與林佳龍會面時即表示,盼向各界釋出立陶宛將持續支持台灣及台立關係的明確訊息。
外交部長林佳龍訪問立陶宛時,見證國會友台小組主席交接,左為馬瑪竇(Matas Maldeikis),右為巴諾瓦斯(Ruslanas Baranovas)。截自林佳龍臉書
巴諾瓦斯認為,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全球安全一體,已無法分別看待,此刻民主國家更應加強合作、團結應對。馬瑪竇所屬的祖國聯盟(TS-LKD)雖成為在野黨,但他也表示這次訪問顯示出,立陶宛不論是哪個政黨掌權,都對台灣所面對的地緣政治挑戰有戰略上的理解,彼此都正面對類似的挑戰。
不過,在立陶宛總統與國會選舉過程中,立陶宛與台灣、中國的關係成為一個討論話題。台灣於2021年開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是在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義的駐外機構,中國因此對立陶宛進行經濟脅迫。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曾在選舉過程中表態要將「台灣代表處」改為「台北」,立陶宛總理帕魯克斯(Gintautas Paluckas)則曾稱「台灣代表處」是個錯誤。
盼投資具體落地提升對民眾說服力今年4月,帕魯克斯則在當地媒體受訪時認為,台灣與立陶宛的合作處於「凍結」狀態,成果不如預期;執政聯盟政黨之一、「為了立陶宛」籍的議長思科威爾內里(Saulius Skvernelis)也在媒體受訪中表示「同意總理的說法」,並指出對台關係過度樂觀,掩蓋了立陶宛在外交政策上的冒進態度。巴諾瓦斯澄清:「我不會說這是失望,而是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巴諾瓦斯表示,台立合作涵蓋很多不同面向,「政治合作非常順利」,任何部會、民間組織或單位想要聯繫對方、解決問題或交流想法,都非常容易;而他也解釋,不論是總理或是議長,他們在意經濟合作,台立確實有很多正在進行中的合作計畫,「但我們需要『具體落地的合作項目』」,這不只是為了更多投資,而是要有底氣跟其他歐洲國家溝通,鼓勵他們加入。
「我們不只交朋友,也在與對手交鋒。」巴諾瓦斯坦言,自從開設駐台代表處後,中國進行報復式的經濟制裁,有些人指著立陶宛說「你看,立陶宛因為挺台而損失市場」,為此,立陶宛必須證明這條路沒有錯,不是窮途末路,而是開展新機會。他甚至引用總統賴清德所提的「和平四大支柱」,第三個支柱是與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而立陶宛需要實質的成果才能發揮影響力。
巴諾瓦斯表示,立陶宛是民主社會,對於每個政策都有不同的聲音,但批評台灣的並非主流,而提到台灣時仍然會說「我們是台灣的朋友」。他分享,烏克蘭語當中有個動詞「дружити(druzhyty)」,意思是「與某人維持友好關係」,不是單純「成為朋友(being a friend)」而已,而是維持友誼(friendshipping)關係,這正是形容立陶宛與台灣。
台灣可投入歐洲國防市場與議長同黨的友台小組副主席、國安及國防委員會主席葉林斯(Giedrimas Jeglinskas)直言「前一任政府的決定非常正確」,立陶宛的政治人物與其他國家一樣,都需要獲得人民支持,因此需要「推銷」台立合作,促成越多投資、達成更多協議,就越能讓民眾認為「這真的影響我的生活。」馬瑪竇也補充,經貿合作也會對政治形成壓力,讓政治人物更有動力去創造更多合作機會。
外交部長林佳龍去年即曾率無人機產業團訪立陶宛。外交部提供
「漲潮時所有的船隻都能一起浮上水面。」葉林斯指出,歐洲國防市場在未來10年將持續擴張,每年將平均增加3000億至4000億歐元(約新台幣10兆元至13兆元),幾乎是現行支出的2倍,目前歐洲有良好的投資環境,他稱讚台灣政府與企業已經做得很好,但可從中尋找更多機會。林佳龍去年11月曾率台灣無人機產業訪問團前往,雙方廠商已推動合作生產無人機零組件的計畫。
國發會於2022年宣布成立2億美元(約新台幣60億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該年投資飛秒雷射製造商Litilit 350萬歐元(約新台幣2億元),又於2023年初投資立陶宛生技公司Oxipit 350萬歐元,去年則投資立陶宛金融科技公司TransferGo發展亞太等區域市場,金額達1千萬美元(約新台幣3.26億元)。但葉林斯曾在一場會議中提及「各位,這已經1年多沒有新案子了,我們該做得更多。」他認為立陶宛是台灣通向歐洲、北約的大門,而他將盡力說服大家「來吧!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