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版「熔爐」!南聰大規模性平事件後續督導不力 監院糾正教育部、台南大學

    2025-02-21 10:45 / 作者 郭宏章
    監察院2025.2.21由監委田秋堇、范巽綠召開記者會,說明監察院通過糾正教育部與台南大學,對於南聰校園大規模性平事件後續督導不周。郭宏章攝
    南聰(現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於2004年曾發生大規模校園性別事件,然後續改善有限,對學生軍事化管理、性平處理機制及校園空間問題等諸多缺失仍持續存在多年,損及身障學生就學權益,加以教育部、國立臺南大學監督不力,監察院通過監委田秋堇、范巽綠調查報告,糾正教育部、國立臺南大學及其附屬啟聰學校。

    監察院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針對台南啟聰學校大規模性平事件後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教育部督導不力,且南聰改爲隸附屬國立台南大學後,校園性別事件竟未被列入改善重點、任由該校自行管理,至今諸多缺失仍持續存在多年等情節,監察院通過糾正教育部以及國立台南大學。

    監委田秋堇指出,南聰(現國立臺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簡稱「南聰」)自2004年(民國93年)起至2012年(民國101年)1月15日止發生164件疑似校園性別事件,發生地點遍及該校學生宿舍、校車、校園及校外等處,眾多受害學生身心嚴重受創,當時經媒體批露引起社會輿論嘩然。但是時過境遷,沒想到2023年(112年)監委田秋堇、范巽綠調閱資料發現,南聰迄今仍屢發生性平案,遂立案調查該校對校園性別事件之處理機制及後續改善。

    經過監委田秋堇與范巽綠調查結果發現,當年大規模性別事件後,本來成立進入南聰輔導改善的專案輔導小組,教育部在2015年(民國104年)12月間於一次會議中以臨時動議、全無評估之狀況下突然決議退出,且後續未遵決議將列管待改善事項之執行情形通知小組委員,以致南聰列管事項頓時中止。

    監委田秋堇指出,國立臺南大學(下稱南大)接手監督南聰後,雖有短暫輔導,不久卻以「尊重該校特教專業」,任令南聰自主管理,迄今改善情形有限,十多年前輔導過南聰之輔導專家發現,至今諸多缺失仍持續存在多年。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於114年2月13日通過調查報告,糾正教育部、南大及南聰。

    田秋堇、范巽綠調查指出,南聰93年至101年1月15日爆發大規模校園性別事件後,教育部於100年聘請學者專家組成「專業輔導諮詢小組」輔導協助該校,並組成「性平事件專業輔導小組」實際入校輔導,協助南聰逐步改善。但,教育部在全無審慎評估且無交接後續督導事項之狀況下,於104年12月24日會議以臨時動議率爾決議「階段性任務已經達成」,專案輔導小組結束任務退出南聰,令多位專業輔導小組成員感到錯愕。

    2位監委調查發現,教育部於該會議亦決議「有關繼續列管案件仍請教育部各單位將執行情形通知各委員,至委員認同達到要求才正式解列」,然最近調查發現,委員們至今均未收到任何資料,該決議顯見未落實,以致相關列管待改進事項頓時中止。加以後續輔導監督南聰工作,教育部以「去標籤化」為由,以「監督14所特教學校」專案計畫方式進行,以致稀釋監督南聰之力道及責任。不久,在社會責難、民間團體質疑及南大特殊教育系有意見情況下,教育部同意南聰自101年改隸附屬南大,並將監督南聰主管業務科室,於108年9月20日由特殊教育科,改由國際教育科督導,以致民間團體質疑當時教育部急於切割監督南聰責任。

    調查報告指出,南聰發生大規模校園性別事件,理應痛定思痛確實檢討,惟南聰自101年改隸附屬南大後,校園性別事件竟未被列入改善重點,南大自105年即以「尊重該校特教專業」為由,以每學期一次定期行政主管座談、校務會議,該校列席指導南聰,任令南聰自主管理,期間僅由專案計畫人員零星入校協助。

    由於南聰自105年起欠缺教育部、南大等主管機關強力監督,且多年前大規模性別事件在校人員續留教學現場,致先前專業輔導小組之努力難以接續,迄自本院112年4月啟動調查後,教育部始於該年5月間再邀請5位十年前曾獲聘為專案諮詢小組之成員,重組專案小組入校輔導,發現該校對學生軍事化管理,以控制學生吃飯、洗澡、住宿等方式進行管理,未以學生為中心,沒有顧及學生需求。且經該小組檢視,該校仍有諸多事件十年來未改善,此外處理性別事件之法制及處理程序仍不完備、校園空間安全改善極為有限、未落實性平案件通報、非全數教師均具備文法手語及自然手語的能力等諸多缺失持續存在多年,損及身心障礙學生就學權益甚鉅。監察院因此通過糾正教育部、南大及南聰。

    范巽綠與田秋堇也表示,教育部每年挹注南聰經費逾1億5千萬元,南聰於95年起發生大規模校園性別事件後,各界均期待南聰能記取教訓、確實改善,對南聰、學生及其家長友善對待,讓事件回歸平靜。惟調查發現,該校學生人數逐年遞減,此外,自101至112學年度,該校共計通報180件疑似校園性別事件,調查成案數計59件,相較於其他14所特殊教育學校,案件數仍偏高。再者,學校行政團隊之態度,攸關學校改善及學生權益,惟事件發生當時,仍有逾三分之一教育相關人員至今仍在南聰教育現場,部分人員更重任主管要職,近期監察院啟動調查後,有4名學校主管人員經教育部發現,未落實性平案件通報而遭議處。

    監委指出,據多名十多年前曾任南聰「專業輔導諮詢小組」的專家學者,長期觀察表示,北聰也曾發生大規模校園性別事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派員長期駐校北聰,且教職員工積極面對,並落實分區、分工處理,然南聰因教職員心態及各種因素影響,迄今改善情形有限。教育部、南大及南聰均應確實改善校園文化,落實南聰性別平等教育及檢討校園性別事件之發生原因,以維護學生就學權益。

    據南聰提供之統計資料顯示,學生數逐年遞減,截至112學年度教職員144人,已超過學生數132人。該校自108年起開始招收非聽覺障礙類學生,理應就不同障別學生之需求,提供包括人事、空間等軟硬體設備資源。然調查發現,該校相關特教資源卻未隨之挹注及調整、該校與普通學校及社區合作亦有不足,均有待南大落實督導南聰續予檢討改進。

    兩位監委強調,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包含啟聰學校)之間的互相交流,有助於特殊教育人員學習、資源共享及校務運作更透明化,教育部允宜研議續辦,落實督導特殊教育學校校務與時俱進;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第4號一般性意見及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委員均指出,身心障礙者以接受融合教育為原則,不應因其身心障礙而被排拒於普通教育系統之外,身障學生接受融合教育為其權利及國際趨勢。是以,類似南聰以集中招收身心障礙學生實施特殊教育學校之未來轉型發展,均有待教育部及早研謀因應政策。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