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一年期義務役戰力鑑測11/6於陸軍南測中心實施紅隼火箭彈射擊訓練。郭宏章攝
日前國防部公開邀請媒體採訪陸軍南測中心新兵訓練實彈射擊國造紅隼火箭彈,但當場有一枚紅隼火箭彈發生「不發火」(不發彈)現象,軍方檢討報告今天(12/03)初步公開,中科院系統製造中心副主任陳楷霖表示,是「傳火管」斷裂導致不發彈。中科院強調,紅隼火箭彈總共射擊了1089枚,只有2枚不發彈,可靠度是99.8%。此外,對於網路質疑紅隼火箭彈的穿甲能力,陳楷霖強調,已經驗證其穿甲RHA是30公分,並有全程錄影、照相等資料佐證。
由於日前(11/06)邀請媒體前往位於台南的南測中心採訪一年期義務役男「基地戰力鑑測」實況,見證紅隼火箭彈實彈射擊成果,但在48枚實彈射擊時,出現一枚「不發彈」,現場無法排除故障,隨後交由未爆彈小組處置,並送回中科院調查故障原因。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統製造中心副主任陳楷霖2024.12.03出席國防部記者會,回應紅隼火箭彈問題。郭宏章攝
負責研發生產紅隼火箭彈的中科院系統製造中心副主任陳楷霖,今天在國防部記者會上回應媒體詢問調查結果,陳楷霖說明,紅隼火箭彈不發彈的部分,服役以來只有發現2枚不發彈,總共射擊了1089枚,只有2枚不發彈,可靠度是99.8%。
另外,為何發生「不發彈」?陳楷霖表示,中科院在拆開紅隼火箭彈之後,發現是「傳火管」的斷裂。 至於「傳火管」斷裂的原因目前正在分析中。
陳楷霖強調,為了展現負責的態度,中科院系統製造中心即日起對部隊演訓的部分,會在射擊前做彈藥檢查,主動的協助與操作訓練。
另外,對於紅隼火箭彈穿甲能力的部分,在網路引發熱烈討論,陳楷霖說明,中科院已經驗證其穿甲RHA是30公分,穿甲能力有佐證資料,也有全程驗證的錄影、相片以資佐證。
陸軍副參謀長林文皇也補充表示,依據俄烏戰爭經驗,國軍考量防衛作戰需求、台灣複雜地形、城鎮作戰等考量,採購紅隼火箭彈,取代現有的「66火箭彈」,符合國軍作戰需求,紅隼火箭彈是單兵個人操作武器,操作簡單、攜行方便,官兵短時間狀況下就可以熟悉,紅隼火箭彈並非只用於反裝甲,可以使用於對敵工事、掩體、武器載台等目標攻擊,符合作戰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