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路透社
印度大選於6月4日落幕,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獲得三連任,總統賴清德透過社群平台X發文祝福,莫迪也發文回應,此前台灣4月發生強震時,莫迪也都透過網路送暖,被認為是台印關係一大進展,前駐印度政務公使陳牧民受訪時回憶,中國於美國前眾議長裴洛西(Nanci Pelosi)2022年8月訪台後發動軍機繞台,舉世關注,讓台灣成為和中國總對立的印度社會熱門話題,記者搶著來台灣,駐印度代表處一天之內就發出了18張記者簽證,「當時代表處前面就站滿拖著行李的記者,拿到簽證就要去機場。」
2020年蔡英文前總統連任,請本在中興大學國際所任教,被視為國內南亞研究權威的陳牧民駐印,520前才結束借調返台,陳牧民直言,台印關係升溫的關鍵,是台灣領先全球的的半導體產業,及莫迪政府對台灣開放印度勞工的積極,尤其台印勞務協議,印度方面的推展,根本是飛速,參與相關政策對話他說,「以前跟印度談一個合作協議,都是4年、8年起跳,但是勞務合作備忘錄只花不到一年,甚至只有幾個月而已。」
陳牧民說,印度是能發射太空船到月球的國家,但半導體產業當前的重要性,印度當然也期盼台灣能協助,到印度投資半導體產業,其實在力積電和印度塔塔集團合作在印度興建大型12吋晶圓廠,塔塔公司先前已與台灣教育部、元智大學與亞洲大學合作培養半導體人才,莫迪透過錄影方式線上參與時也公開感謝台灣政府。
印度台北協會(ITA)與外交部次長田中光3/13線上參與「印度科技日:為印度前景打造晶片」開幕儀式,以及台灣力積電和印度塔塔集團合作興建大型12吋晶圓廠的動土典禮。印度台北協會提供
台灣引進印度移工,遇到大選,在野方質疑執政民進黨搞突襲,網路上也有憂心增加犯罪率論戰,府院黨考量減少對大選衝擊,原擬去年敲定的協議延到選後。駐印度大使葛葆萱與印度台北協會會長葉達夫(Manharsinh Laxmanbhai Yadav)於今(2024)年2月16日視訊簽署MOU,未來台灣將引進印度移工,惟人數與產業類型尚待討論。
陳牧民則說,莫迪政府積極想促成勞工前往海外工作,所以政府對於台灣引進印度勞工的態度非常正向,簽約態度非常積極,雙邊溝通非常順利,「以前跟印度談一個合作協議,都是4年、8年起跳,但是勞務合作備忘錄只花不到一年,甚至只有幾個月而已。」
不過,陳牧民也說,此議題選戰中被高度政治化,網路上被有意的操作,導致選後才正式宣布,也讓印度方面相當意外。
陳牧民說明,印度經濟成長快速,已經於2022年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預計於2030年之前超越德國與日本,成為僅次於美中的第三大經濟體,除了積極輸出移工,更希望發展「數位主權」,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掌握自主性。
印度近年對台灣的關心也反映在媒體的報導篇幅中。陳牧明提到,《經濟學人》2021年4月的封面故事指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台灣生產84%最先進晶片,若爆發戰爭,全球電子業將隨之停擺;自此,印度媒體大篇幅關注台灣的半導體與經濟實力,並成為政壇間的話題。
另一方面,陳牧民認為,曾在總理府任職多年的印度駐台代表葉達夫(Manharsinh Laxmanbhai Yadav)也扮演重要角色,他雖然是職業外交官,但後來在總理府工作,具備多元的視角,不只是將台灣擺在東亞或印中關係的位置。
有趣的是,台灣和印度的外交部門結構不盡相同,陳牧民提到,文化部門隸屬於外交部,所以印度外交官在海外致力於推廣印度的文化藝術活動,將文化視為一種外交實力,透過文化交流將印度帶進不同國家的視野當中。
印度台北協會會長葉達夫(Manharsinh Laxmanbhai Yadav)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出席印度台北協會(ITA)在台舉辦的「侯麗節(HOLI)」慶祝活動。李佳穎攝
不過,陳牧民也提到,台灣對於印度的期待很多,希望印度能支持台灣國際參與,雙邊能促成安全戰略合作,但印度看重台灣的仍是經濟,台印經貿交流因為語言使用、文化差異、人才需求等問題仍面臨挑戰。
隨著中國經商環境惡化、台灣在孟買增設辦事處,不少台灣業者相中印度,但陳牧民指出,印度基礎建設不足,種姓制度不便於人力管理,也造成教育程度的極大落差,對於許多業者來說未必能找到適合的勞動力,相較之下東南亞的越南、馬來西亞,甚至中美的墨西哥,可能更有投資誘因。
陳牧民分析,目前有意或已經前往印度投資的台灣業者,多半曾在中國投資,但印度因過去興築貿易壁壘,台灣商品甚少進入印度市場,企業對印度市場不太熟悉;在印度的台灣人不到500人,公司不超過100家,當地華僑少,經商若需要翻譯也少有適當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