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防疫「正名」新點子!蘇貞昌要華航「不要再湊熱鬧」?

    2020-04-14 11:03 / 作者 李英婷

    新冠肺炎蔓延之際,台灣捐贈口罩陸續運抵世界各國,但負責承載的中華航空機身印著斗大的「China Airlines」,引發誤解是「中國」捐助,因此「正名」聲浪在台灣社會隨之四起。




     



    但「正名」不是一件簡單事、也緩不救急,因此,行政院長蘇貞昌今(4月14日)在立法院受訪提出「新點子」,要求以後運送的物資箱上,「華航標示就不要再湊熱鬧」,而機身上除了要有國旗,還可標示「Taiwan can help(台灣可以幫忙)」。



    對此,華航正面回應,董事長謝世謙已指示,日後配合執行國家運送醫療物資專案,在未獲得貨主同意,不得利用該案進行任何商業宣傳,比如不可於貨品展示華航相關旗幟,以避免衍生無謂困擾。

     

    蘇貞昌要求,華航運送物資,箱子不得出現華航標示。(圖片來源/李英婷攝)

    台灣「正名」運動從何而起?

    其實,華航的「更名」在台灣角力已浮沉10多年,每逢國際盛事,必掀起波瀾,但後因種種現實的「無奈」而無疾而終。



    台灣正名運動的組織性活動可以追溯至2002年5月11日啟動的「511台灣正名運動」,由前國民黨籍總統李登輝擔任總召集人,台北市約有3萬5000人參與遊行活動。當時就曾要求華航正名,但企業內部認為事涉航權而難以辦理。



    2000年民進黨首度執政,以「台灣之子」闖蕩政壇的陳水扁進一步將正名啟蒙運動的內涵加以實踐。2007年發動公營事業「正名」,中華郵政、中油及中船分別更名為台灣郵政、台灣中油與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當時中華航空也被「點名」應改為台灣航空或福爾摩沙航空,不過並未成功。



    當時民進黨政府要求企業「正名」面對一連串「民間阻力」,包括民營企業如中國鋼鐵公司就予以拒絕,企業內部認為名稱沿用已久,且在國際上已具有一定規模,全面更名不但可能影響商譽,更名所耗費的成本亦難以負擔。而中華郵政的正名也遭到工會的大規模抵制,因此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後,台灣郵政改回中華郵政。

    中華郵政曾一度更名為台灣郵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正名」運動再度捲土重來?

    2016年,兼任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主持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黨內臨時提案,再度提出將中華民國護照改用Taiwan、中華航空等中華民國公營事業正名為「Taiwan Airlines」,時任台中市長的林佳龍就曾表態支持。不過,最終僅限黨內討論,後未提至國政議題。

    「正名」問題只在華航更改英譯名?

    追溯台灣正名歷史,顯見華航更名早是「舊聞」。如今疫情來臨,對峙的煙硝味又重新升起。但追根究柢,所謂的「正名」運動,與其是捨棄「中華民國」,將「台灣」納入稱謂,其實背後真正目標是國家名稱的「正名」。



    只是要將「台灣」納入國名,就得進行《憲法》修改,台灣社會民意是否已沸騰至燃點,可以掀鍋討論?蘇貞昌在3月17日立法院備詢時,即坦言當前進行國家「正名」是困難重重。



     



    蘇貞昌當時分享一往事,指曾陪陳水扁出訪非洲,當地小孩跳舞稱讚台灣援助建設時,卻都喊「China、China」,真是「人情做到墓仔埔去」。





    但其也強調,改名不是日前最迫切、最重要的事,「如果真有能力改,就改『Republic of Taiwan』;但若沒辦法改,就照原來的樣子,戲棚下站久就是你的,有一天會順順的,像現在台灣就越來越出名了。」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