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軍戰傷大樓「開箱」 美軍實戰經驗+AI模擬救護超逼真

    2024-04-30 12:40 / 作者 郭宏章
    國軍斥資9億元興建的戰傷大樓,公開「戰術戰傷情境模擬訓練系統」,使用VR模擬以及人員穿戴的感測裝置,模擬戰場會發生的與敵方交火與槍砲等聲光效果,地板也可震動模擬戰場砲擊等情境。郭宏章攝
    為了因應不同戰場敵火急災害事故下的傷患救護訓練,國軍耗資新台幣9億多元成立亞洲最大的戰傷與災難救護訓練大樓,今天完整對外公開,國軍戰傷大樓也是國內首座導入人工智慧技術(AI)的戰傷訓練中心,其中設置「戰術戰傷情境模擬訓練系統」等5大訓場,軍醫局且派員赴美受訓,汲取美軍實戰經驗,借鏡烏俄戰爭、以巴衝突等戰損情勢,以聲光效果與高階智能假人等設備模擬,強化模擬敵火下救護的情境訓練,考驗受訓人員應變反應,希望將戰場與災難救護訓練最佳化。

    國軍戰傷大樓中模擬在敵情下進行戰傷救護,先完成緊急救治,後送到悍馬救護車,並在車內進行後續救治。郭宏章攝


    國軍去年(2023)年底啟用的「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簡稱「戰傷大樓」),斥資9億338萬元,於去年12月4日由蔡英文總統主持啟用典禮,當時只公開部分照片與影像,今天終於正式公開智能化的戰傷大樓,將結合AI技術與VR模擬先進的訓練設備向媒體亮相,戰傷大樓中包括台灣首次導入人工智慧技術,搭載了「戰術戰傷情境模擬訓練系統」、「重大災難事故情境模擬訓練系統」、「載具照護模擬訓練系統教室」及「危害環境與物質救訓練教室」等5大訓場「多功能救護技能訓練。」

    位於戰傷大樓1樓的「戰術戰傷情境模擬訓練系統」,使用VR模擬以及人員穿戴的感測裝置,模擬戰場會發生的敵火交戰與槍砲等聲光效果,地板也可震動模擬戰場砲擊等情境。

    為了讓後送人員時能夠完整的模擬情境,戰傷大樓中有等比例大小的城市型救護車、悍馬救護車、UH-60M黑鷹直升機、AAV7兩棲突擊車、人員裝甲車等5類/7項載具,可以模擬戰場運動時的運動、槍砲聲、引擎聲等噪音,可以考受訓救護人員在戰場中完成救護動作,教官也可同步以平板電腦記錄,即時輸入系統評量考核。

    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副主任林士傑上校表示,以往救護訓練課程多著重於緊急救護技術(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 EMT)觀念、技能及處置,近年來藉著學習美軍實戰經驗與作法,積極發展戰術戰傷救護訓練(TCCC),加上借鏡烏俄及以巴等國際戰争傷損情勢,更突顯敵火下救助傷患時,有效救治並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性。

    國軍戰傷大樓中模擬在敵情下進行戰傷救護,先完成緊急救治,後送到悍馬救護車,並在車內進行後續救治。郭宏章攝


    國軍衛勤訓練中心於戰傷大樓中,在原有課程設計基礎之上,融入情境模擬訓練系統,並結合穿戴式裝置與高階智能模擬假人等設備應用在智能化教學模式上,使受訓學員能夠藉由擬真視效、聲光及煙(雨)霧效果,打造身歷戰場或災難景況,使訓練過程更加貼近真實場景,考驗學員們臨戰、臨場應變反應能力。

    林士傑表示,此外,戰傷大樓中,更透過AI輔助使授課教官快速蒐整學員在救護技術操作過程常見缺失項目即時回饋學員予以修正,並加強訓練弱項和課程盲點;另外,運用大數據資料分析及AI演算等功能,提供授課教官未來課程研改、教案編修及訓練應加強重點的參考依據,以建立個人(班隊)最佳化訓練模組。

    國防醫學院衛勤訓練中心士官長陳俊宏表示,為了更真實模擬戰場戰傷情境,訓員身上穿戴的回饋式的裝置,面對螢幕中會出現真實的爆裂物,受訓學員受到爆裂物攻擊時,如果沒有躲到適當的掩體內時,等於會遭到攻擊受傷,電子貼片就會釋放出微量電流,讓學員會有痛覺,不會覺得訓練系統只是一個遊戲(game)而已。

    另外,陳俊宏表示,在戰場戰傷救護訓練方面,也會採取循序漸進方式,讓學員去適應有假血的模具,進一步去學習處理、填塞與包紮傷口。

    國軍戰傷大樓中模擬UH-60M黑鷹直升機艙內進行戰傷救護傷患訓練。郭宏章攝


    陳俊宏說,為了達到在戰場上面對真實傷患還能有60-70%的實際能力去治療,在訓練時是要求100%的水準,並不會因為學員會怕血、怕傷口,就降低標準。

    陳俊宏也說明,戰術戰傷情境模擬訓練系統中運用高階假人等,可以獲取救治時動作的回饋,利用AI大系統,對於回饋 每個學員都會獲得一份評分表,對於表現的優缺點進行評測回饋,更能客觀科學的評量救護人員。

    在國軍訓練救災能力的情況部分,戰傷大樓2樓的重災教室內,裝置「重大災難事故情境模擬訓練系統」,可以讓國軍人員從模擬的聲光以及地板震動效果,體驗到重大災害時要面對的各種壓力,如何冷靜的對傷員進行檢傷、急救、使用AED、初步治療、包紮,並完成後送。

    由於台海已經多年無戰事,缺乏實際戰傷救治經驗,因此汲取美軍等實戰經驗非常重要,醫專組上尉教官周愷璿,在國防醫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獲選派到美國奧聖安東尼奧聯合基地(Joint Base San Antonio, JBSA)受訓,與美軍等國學員一同受訓半年,同學中還有2位來自烏克蘭的軍醫,周愷璿說,在美受訓期間,除了吸收美軍靈活的戰傷救護觀念,也與美軍、烏軍針對實戰經驗進行交流,獲益良多。

    此外,國軍的戰傷大樓設備已經是最先進的,因此國防部衛訓中心也不斷積極與消防署、警政署、教育部、醫學院校、醫療機構及學會、協會等政府機關和民間團體交流合作,透過全民國防動員救護教育訓練推廣,增進國人在戰傷救護基本知能,並期藉由整合公/民營救護體系,強化訓練平戰轉換協作機制,
    以因應戰時有效整合衛生動員所需資源及作業鏈結。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