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和他的時代」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左起賴怡忠、李安妮、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國史館長陳儀深、薛化元。廖瑞祥攝
國史館今(2/21)下午於台北國際書展舉行「李登輝和他的時代」新書發表座談會,邀請到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出席講談。李安妮以「3個爸爸」為主題,分享學者、政治工作者、公民社會等3個時期的李登輝。她也透露,自己和爸爸李登輝同住50年,最遺憾當時沒有把日常父女對話紀錄下來,比如當時兩人針對女性主義話題,彼此有一番深入交流和對談。
談及今天被邀請來分享李登輝的故事,李安妮說,這是去年底,國史館長給她的功課,她上網思考怎麼在規範內談這個議題。這次新書六大冊範圍是紀錄1923到2020年,所以她回到國史館在李登輝過世後第一次研討會時,她提出「3個爸爸」的概念,來談這個內容。三個爸爸,一個是學者、1950年代前,一個是政治工作者、大約佔據新書5冊多,一個是從總統退休後公民社會的爸爸。
李安妮表示,從「3個爸爸」這個架構來談,主角會轉換,學者時期是「時代創造人」,政治工作者時期是「人創造時代」,公民社會時期是他觀察後提出未竟之業。
有關學者爸爸,李安妮表示,當時背景是「時代創造人」,李登輝生長在被殖民社會,但他有機會接受台北高等學校教育,李登輝在那個時代尋找「台灣人的自我、台灣人是什麼人」,求學時他研讀很多哲學書,李登輝也認為當學者最安全。後來,李登輝輝一直思考台灣人的定位,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人要有榮譽感。至於他的學術主業,他選擇研究農業,因為農業是社會最基本的需要。
李安妮認為,公民社會爸爸非常可愛,那個時期李登輝從總統退休後,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觀察自己創造出來的台灣,李登輝建構出讓台灣有榮譽感、羞恥感的社會,並親自觀察是否有展現出來。李登輝致力於創造屬於台灣人的民主自由時代,有時看到有些政治工作他做的沒到位的,他也會很怨嘆自己。
《李登輝和他的時代》新書發表暨座談會,李安妮。廖瑞祥攝
李安妮提到,正在籌畫中的李登輝圖書館,日前她親自去美國看了6個前總統的圖書館,包括羅斯福、雷根、尼克森等,每個人的圖書館都有不同風格和特色。一開始,她有想到讓中正紀念堂轉型成像韓國的大統領,把包括李登輝的資料包含在一座集結所有總統的史料館,但她考慮到之後台灣的總統會持續增加,這樣每位總統在館裡的展示內容被稀釋,所以最後決定還是建造獨立圖書館。
李安妮認為,李登輝圖書館的意義不是用來提高觀光,主要是學術研究價值,展現李登輝的多面向與不同角度。尤其李登輝對繪畫很在行,但是家裡沒有留下一張李登輝的畫,希望社會各界如果有畫,可以送到圖書館蒐藏。今年9月15日,李登輝基金會也將舉辦追思音樂會,仿造貝多芬第四樂章的規模200人大合唱。她認為,音樂可以用交響曲詮釋李登輝,連交通也可以呈現出李登輝。
另外,李安妮透露,她是家裡小孩跟爸媽住最久,一起住了50年,結婚後還搬回家住,非常女性主義,但是很遺憾當時沒有把父女對話紀錄下來,應該多做這件事。比如兩人之間也曾有過針對女性主義的對話,李登輝認為,進步價值該做的還是應該去做,2000年後李安妮有幸在行政部門做推動,也樂見現在台灣性平水平很高。
最後李安妮認為,如果李登輝有遺言,那就是「希望台灣民主更深化、台灣人民更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