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洪水快速抵達光復鄉。讀者提供
颱風樺加沙帶來豪雨,雖然昨天已經事先知道會潰堤,但是今天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急速上升,今天下午1時29分突破警戒值,2時50分壩頂首次溢流、下午4時30分又出現第二波溢流,規模更大。根據監測系統顯示,堰塞湖蓄水量高達9100萬噸,幾乎等同於一座南化水庫的有效蓄水量。不少網友看到洪水又快又急,不禁想起「小林村」的悲劇,讓人痛心。
根據林務局監測數據顯示,馬太鞍溪堰塞湖24小時累積降雨量高達355毫米,湖面面積達140公頃,天然壩高約200公尺,蓄水量已達9100萬噸,幾乎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的有效蓄水量。
林務局原先研判,若發生壩體潰決,洪水約70分鐘即可抵達馬太鞍溪橋,120分鐘後水量將以每秒9000立方公尺的流速通過,影響範圍涵蓋鳳林鎮長橋里、萬榮鄉明利村與光復鄉大平村等八個村里。但是實際情況更加嚴峻,洪峰僅 20 分鐘後就抵達馬太鞍溪橋並將其沖斷,交通隨即中斷,之後,大量黑色濁流與土石流傾瀉而下,直接湧入光復市區。
光復鄉市區整個被黑色泥水覆蓋,不少民眾來不及撤退,導致多人受困。有網友回想起2009 年莫拉克颱風下的高雄小林村潰堤案進行比較,網友指出,兩起事件都起因於極端降雨導致山崩,河道阻塞而形成堰塞湖,隨著水壓不斷累積,最終發生溢流或潰決。
不過,小林村當年壩體瞬間崩潰,村落慘被掩埋;光復鄉則是堰塞湖溢流,加上橋梁斷裂與洪峰下泄所造成的大規模淹水,規模嚴峻,兩地地形確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