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人多認為,4名總統參選人不論誰當選,改變現狀的可能性都不高。資料照
曾是總統蔡英文文膽的清華大學副教授姚人多今天在東京出席研討會表示,目前4名總統參選人都不主張法理上的台獨,在統獨光譜上屬於中間地帶。他認為,無論是誰當選,2024年之後,現狀改變的可能性都不高。
「每日新聞社」所屬亞洲調查會與駐日本代表處合辦研討會「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展望中美衝突、烏克蘭戰爭,以及日本安全保障政策變化」,邀請前總統府副秘書長姚人多、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以及曾派駐中國與台灣的共同通信社論說委員兼編集委員塩澤英一出席,分享他們的觀點。
姚人多指出,根據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研究,目前有6成以上的台灣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但在統獨立場上支持獨立的卻不是大多數,大多數支持維持現狀。
他說:「既然如此,為何台灣海峽會陷入戰爭危險?而既然台海很危險,被認為是繼烏克蘭之後最容易發生戰爭的地方,但在台灣卻感受不到進入備戰狀態,討論大谷翔平的次數,可能比戰爭還要多。這些都是研究台灣政治時的難解又複雜之處。」
姚人多表示,分析明年總統大選參選人的政治主張,包括副總統賴清德、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以及最近宣布參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4名參選人在統獨光譜中,全都位在統獨光譜中維持現狀的中間地帶,沒有人主張「法理台獨」。
他說,台獨主張雖然有道德高度,在現實政治中卻被視為一個麻煩製造者,想要選總統的政黨與政治人物都會試著與它保持距離。
姚人多也表示,美國民主政治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提出,要避免兩岸發生戰爭,建議對中國展開「接觸」與「嚇阻」這兩項策略,但這兩個做法基本上彼此矛盾,「沒有人可以一方面加強軍備,另一方面跟中國交流協商」,這是兩岸困境的根源。
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分析日本近年來的安保政策變化。他表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去年更新安保戰略等3大國防文書(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防衛力整備計畫),背景是為了應對中國崛起、美國領導力下降,以及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國際情勢,岸田今年3月曾說,「今日的烏克蘭,可能是明天的東亞」。
他也提到,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今年發表台海戰爭兵推,發現成功遏阻中共兩棲武力登陸的結果,需要四大先決條件:台灣頑強抵抗、美國立即投入全部能力介入並交戰、美國從日本基地展開作戰任務、美軍「反艦巡航導彈」(Anti-Ship Cruise Missile)的戰備儲存量必須充足。這可以發現,日本的角色至關重要。
中西寬指出,值得探討的是,如果美國和中國全面開戰,日本幾乎不可能置身事外。而如果日本政府進入防衛事態,日中往來與經濟交流將會被切斷,且除非美國能確保取得海上優勢,否則日本、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濟交流也將被切斷。
塩澤英一則認為,中國目前已經有對日本陸海空與重要司令部發動飛彈攻擊的能力,也就是不論日本是否提高對中國的震懾力,中國都在做準備。對此,日本未來若是修改憲法(將自衛隊入憲),或是像韓國一樣與美國編成聯合司令部,就能對(中國的攻勢)發起反擊,但這些都是需要日本社會仔細探討的議題。
他也表示,中國目前更優先的議題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且武統台灣是最終極手段,中國更傾向於「不戰而勝」。
對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2027年出兵武統台灣,他表示,擁有武統的「能力」和會不會這麼做,是兩回事,中國必須考慮武統台灣要付出的代價,例如可能受到國際經濟制裁的高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