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非裔網紅史密斯在美國德州長大,但英語並非她的第一語言。一出生就失去聽力的她,現在透過社群媒體平台TikTok,向廣大網友推廣自己的方言:美國黑人手語(BASL)。
在她的影片中,史密斯(Nakia Smith)告訴40萬追蹤者美國黑人手語和標準美國手語(ASL)的差別,包括她傾向用雙手而非單手,以及使用更多空間和臉部表情。
若要用美國手語表達「紙張」,是以右手去拍左手、同時右手向外移動來模仿紙;美國黑人手語的使用者則是在肩膀高度把兩隻姆指向外揮。
史密斯透過兄弟當口譯告訴法新社:「美國黑人手語來自美國手語,但摻了更多『調味料』和更多感情。我小時候學手語是看家裡大人學的,之後我進學校,朋友都不懂我在比什麼。我才知道美國黑人手語很特別,想呈現給大家去學習。」
其實在聾人和弱聽人士的高等學院─華府高立德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教授麥卡斯基爾(Carolyn McCaskill)幾十年前就注意到這些差異。
小時候她先在阿拉巴馬州一家黑人聽障學校學手語,種族隔離政策結束後,又進入白人學校就讀。麥卡斯基爾說:「他們用的手語很不一樣,即使兩家學校路程只差10分鐘。」
美國最早一批聾人與弱聽人士學校始於1800年代初期,但17個南方州和華盛頓在接近世紀之交的時候,替黑人學生設立另外的學校。美國手語在這18個機構中,演化出獨特的溝通方式。
在解除種族隔離前,這些學校一共延續約70年的光陰,足以產生擁有自己特色的方言。麥卡斯基爾曾著專書訪問美國非裔聽障人士,記錄了這種方言的特色。
時至今日,美國黑人手語主要是靠代代相傳來保存,像史密斯就是跟祖父學來的。麥卡斯基爾表示,這種情況讓人幾乎無法估算實際使用者的數量。
麥卡斯基爾2020年與高立德大學同事攜手發起全美第一家黑人聽障研究中心。她希望自己的中心能成為這種方言的保存基地,但她也認同史密斯這類人和她在社群媒體的知名度很重要。
麥卡斯基爾說:「她的影片爆紅,深入這個族群的不同角落,這很棒!」
史密斯則希望不管是標準或是黑人手語,都有更高的能見度,她還希望踏入娛樂產業幫助促成改變。
她告訴法新社:「我希望在流行文化、書本、電視節目、任何地方看到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