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與俄羅斯彼此商貿關係漸趨緊密,能源、軍武等方面互相仰賴,即便兩國目前尚未成為軍事同盟,但對於鄰近中國與俄羅斯周遭的地緣政治鄰國,目前已承受很大的軍事威脅與挑戰。稍早,瑞士媒體《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分析,中俄兩大國關係升溫不僅影響西方國家安全,對美國而言,同時開闢兩條戰線將是一個可怕的場景。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20年中俄貿易額已破千億美元,達到1077億左右,中俄貿易成長趨勢明顯,中國繼續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的地位,俄羅斯則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韋進深認為,在疫情肆虐的情形下,中俄雙邊貿易額2020年取得的成績,突顯了中俄兩國貿易結構的互補性和經貿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顯示了近年來中俄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對雙邊經貿合作的基礎作用開始顯現。
另一方面,中俄近年已有默契開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下的合作概念,兩國決定強化大歐亞大陸概念,脫離美國主宰的基礎並發展各自的道路,目前在國際安全問題上,中俄已漸趨同步且在國際體系中展現新的競合模式,例如在疫苗外交上,兩國就走上各自研發,但同時援助醫療資源貧乏的國家。
對於中俄關係逐漸升溫,瑞士媒體分析美國難以同時應付兩條戰線的理論背景,其實來自於冷戰結束後,美國柯林頓政府提出兩個戰爭的說法。其目的主要是出於稱霸世界的戰略需求,認為維持打贏兩場戰爭的能力,不僅可以向美國的盟友顯示美國對他們安全所做承諾的可信度,也可以向美國的對手表態,不要貿然向美國發起挑戰。隨著布希政府上台後,除了維持兩場戰爭的戰備指標外,更加強調要在其中一場戰爭中取得勝利。實際應用中,美國的目標是力求避免同時打兩場戰爭。如果不幸爆發兩場戰爭,其作戰思想也是先集中主要兵力確保在一場戰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然後再集中力量打第二場戰爭。
然而,美國打贏兩場戰爭的戰略目標,近來開始受到美國國內智庫的質疑,隨著其他霸權在地緣政治上崛起,美國很難兼顧全面地協同作戰保持區域和平。《新蘇黎世報》文章指出,即便面臨一個大國在區域發起軍事挑戰,美國也很難將其擊敗。在早前曾進行的兵棋推演中,美國連同盟友無論是對中國,或是與俄羅斯交戰,推演的結果都是美國領導的盟軍一方遭受慘敗。這使得美國將面臨在南海敗給中國;波羅的海敗於俄羅斯的頹勢。
不過該文章亦提供美國可應對的方針,例如美方可對中俄雙方採取多重戰略。首先,拜登可在各方一致無衝突的議題上合作,像是國際人道救援以及減少碳排放等議題。其次,美國需要限縮中俄各自在地緣政治中的影響力,像是在六方會談可透過日韓對俄表達美方立場;以及協同歐盟加大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同時仰賴跨大西洋友好的國家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