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納米比亞官方報紙《新紀元報》(New Era)刊登了一則廣告:要拍賣170頭野生大象。
且拍賣對象不限於該國公民,其他國家也可購買;不過買方必須接受嚴格審核,包括具備檢疫設施、養護這些大象的環境條件(飼養場所及柵欄防護等),以及提供所在國自然保護機構頒發的大象運輸書面許可證。
納米比亞官方將拍賣170頭野生大象。(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資料顯示,因為近年動物保護措施的施行下,納米比亞境內的大象群自1995年的7,500頭,到2019年已增加至24,000頭。不過這樣的「保育成功」,也隨之帶來其他問題。
據納米比亞的再生農業顧問柯林諾特(Colin Nott)表示,「目前,我們國家公園外的野生動植物比公園內還多,意味著像大象這樣的野生動物將可能侵襲農田及進入人類生活的區域。」
如同其他幾個非洲國家所面臨的狀況,納比米亞正努力在保護大象或犀牛等高價值物種,以及防止牠們侵犯人類居住空間所帶來的危險之間取得平和。
納米比亞畜牧生產組織(LPO)主席普雷托里烏斯(Pretorius)認為,大量湧入該國西北部商業化耕種區的大象,甚至加速了乾旱所帶來的影響。「大象破壞籬笆、水壩跟水箱,還將風車推倒。」且一頭大象每天的食物與水分的攝取量,等同一頭牛的30倍。
以上種種因素都讓本就資源匱乏的納米比亞,面臨更多困境。諾特無奈表示,組織遊說保護和養護大象是一回事,但提高大象水平則是他們另外一項挑戰。
納米比亞野生大象數量眾多,開始與人類生活產生矛盾。(圖片來源/PIXABAY)
早在今年十月,納米比亞便出售了中部地區瓦特貝格高原公園的100頭野生水牛,包含70頭母牛及30頭公牛。
去年(2019),也因為自然環境條件極度乾旱,拍賣了至少1,000頭國家公園內的動物,其中包括500頭野生水牛,皆為了緩解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壓力。
事實上,在去年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大會(CITES)中,納米比亞就曾提出希望能放寬狩獵及動物出口的規定,也認為相關獲利能夠用於保護其他瀕危物種上。
不過,這項提議在大會中被否決了,也讓該國表示正在考慮退出CITES,以求得與野生動物之間更好的平衡。
更多太報報導
擁有三顆心臟的9歲男孩!從僅剩12小時壽命到展開燦爛笑顏
首起西非黑猩猩染痲瘋病研究出爐!專家:病菌可能存在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