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貓空纜車的福,大部分的人都應該知道台北有個「貓空」。但各位知道除了貓空,台北還有一個「熊空」嗎?
今天的遊記,就帶大家來到熊空山上的茶園吧。
這裡是熊空茶園的大門,想要通過這座像有錢人家別墅會有的雕花鑄鐵門,必須先通過試煉,這個試煉就是繳交100塊入園費。(不過入園門票可以抵消費還算划得來啦!)
既然招牌都畫了一隻熊,我們就先來談談「熊空」地名的由來吧! 其實為何叫熊空說法很多,有人從字面翻譯,說以前真的有熊,但現在熊都走光光了所以叫熊空(這說法雖然挺可愛但我個人是不太信);而改良的說法是這個「空」字和貓空的「空」意思一樣,是來自閩南語的「洞」,所以叫熊空是因為以前真的有熊住在洞裡面。另外還有一派主張熊空應該是泰雅族語的音譯,但熊空在泰雅語裡是什麼意思並沒有人知道。不過說實話對大多數人來說,真相是什麼好像也不太重要啦!
是說既然來到茶園,映入眼簾的當然是各種茶樹。
說實在話這些茶是什麼品種我根本搞不懂,門外漢如我只好純粹欣賞茶園景致。
看那茶樹叢一條一條的盤旋在山坡上宛若一條條青龍欲飛上天,煞是好看。
來到這也許您會驚訝熊空茶園的幅員遼闊(官方說茶園面積總共有七個大安森林公園大),但其實現在的茶園面積遠遠不及於他全盛時期的輝煌。在日治時代,其實整座熊空山頭幾乎全是茶園,至今在茶園附近還有留下「一百甲」的地名,意思是這裡有超過一百甲的茶園,某程度上也算是台灣山地濫墾的先鋒吧(汗)。
不過從茶園的布局來看,可以看出開墾時有配合地形規劃,另外尚有部分的原始林木有被特別保留,還是看的出來茶園主人有因地制宜和重視景觀的巧思啦。
講到這,大家是否會好奇當初日本人為何會選擇熊空山來開墾這麼大的茶園呢?
讓我們先往山下望一下…
各位朋友看到山下被雲霧覆蓋的地方了嗎? 那兒就是咱們的台北盆地啊! 雖然找個靠近市場的地方種茶方便把茶賣出去是合情合理,但靠近台北的山這麼多為何會選到熊空?
除了氣候環境適宜外,這背後的原因,恐怕要從茶園最早的開墾者談起。熊空茶園最早的主人是「日本三井合名會社」 (「三井」這名字是否有點耳熟? 沒錯,這個「三井」就是現今「三井outlet」那個三井的前身」),而三井在彼時並不只是普通公司,他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乃位居日本三大財閥之首,說明白點,就是全日本最大的官商勾結組織啊!大財團要來台灣投資開墾茶園,總督府當然要幫忙「喬」又大又好開發的地皮,而現在的熊空茶園在當時因尚是荒山野嶺未有已開發土地的複雜產權問題,自然就成為開發成大茶園的首選。
這財團投資茶園系統性大量生產茶葉的成果,當然與小茶農各自為政不同。三井財團將熊空茶園和其它旗下大茶園所生產的茶葉製成紅茶,大量外銷至世界各國,一時間使台灣躍身全球生產量數一數二的紅茶產地,開創台灣早年紅茶產業的濫觴(當時三井用台灣紅茶成立的品牌「日東紅茶」到現在市面上還有銷售,只是原料已經不是來自台灣了)。
話說回來,剛剛講的是最早開墾者,那二戰結束日本人離開後,熊空茶園又落入誰的手中了呢?
(提示:大家可以拉回第一張照片的招牌看看)
以防大家想直接偷看答案,先來張園區裡的柳杉林照賣個關子好了。
這些柳杉林其實也是當初三井公司栽種的,將不適合種茶的陡坡改來種樹,果然是財團地盡其利的生意頭腦啊!
好,大家如果有回去看的話,知道現在熊空茶園主人是誰的答案了嗎?
沒錯,就是「台灣農林」公司。
台灣農林即是國民政府接收原來三井公司財產後,所特別成立的公司。其實在台灣紅茶產業沒落後,熊空茶園曾一度被農林公司荒廢,直到近年來台灣觀光產業與有機農業發展日益蓬勃,農林公司才重新將熊空茶園以有機農法復耕,並進一步打造成現今的觀光休閒茶園。
看看園區裡面甚至有在樹林間可以泡茶的小屋,是否有夠觀光~
在林間看著小溪潺潺流過邊喝茶,真實完全抓住喜歡附庸風雅的我的心啊<3
最後,如果各位來熊空茶園一遊的話,應該會發現地圖上有一個叫「古炭窯」的景點。它雖然偏離茶園主動線,但蠻值得花時間走去看看的~
是的,古炭窯就長的如上圖。總共有兩大座,是古時拿來燒製木炭的地方,估計應有百年以上歷史。看它石磚建築上面雜草叢生,頗有古文明遺跡之感,推薦給喜歡探險的朋友(但千萬小心別進到窯內探險,紅色的警告牌寫的是「小心毒蛇」)。
走一圈熊空茶園,再喝一杯蜜香紅茶,應該算是從內到外用身體認識台灣百年的紅茶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