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10:43
日本今天(7/20)舉行參院改選,執政黨自民黨與盟友公明黨必須贏得50席才能保住參院多數,不過,最值得外界關注的政黨,則是提倡「日本優先」的小黨「參政黨」。該黨的抬頭,意味日本也即將來到是否朝更保守、更硬派政治路線前進的路口,一如美國總統川普、德國「另類選擇黨」等右翼崛起之路
2025-07-20 07:40
726罷免投票倒數計時,外界視國民黨立委仇恨值,為牽動選區動員關鍵指標,然而仇恨聲量來自全國四面八方,能否和各立委在地選區仇恨值畫上等號?跟著《太報》走入罷免熱區觀察。
2025-06-26 12:31
大罷免進入白熱化,為延續三階投票熱度,反共護台志工聯盟發起「護國大遶境」活動,號召「保台香燈腳」加入徒步掃街順時針方向繞台。活動為期16天,7月4日星期五從花蓮誓師出發,預計7月19日星期六,抵達終點台北市青島東路舉辦晚會。罷免志工曹興誠指出,初期民進黨不支持大罷免,謹守執政黨風範,如今來到第三階段投票倒數,民進黨有義務站出來響應,並喊話總統賴清德親自合體造勢。
2025-06-23 11:25
民進黨青年部今(6/23)宣布「夏日破浪行動」正式啟動,號召百位國務青與志工一同上街宣傳罷免國民黨立委,本週四(6/26)直奔花蓮,呼籲全台民眾一起「同意罷免、剷除小傅」。
2025-06-06 15:08
不只是號次決定,韓國選舉及投票制度,還有宣傳、造勢等規定,《太報》特別在韓國大選決戰黃金週到釜山、大邱等地觀察,整理兩國選舉差異。
2025-05-29 19:05
南韓下周二(6/3)舉行總統大選,許多首投族年輕女性投向左翼進步派,要以選票教訓尹錫悅為首保守陣營帶來的數月混亂,不過年輕男性選民多數仍支持右翼保守陣營,甚至將工作、結婚、買房遇到的挫折,歸咎女權,專家指這類「憤怒青年症狀(angry young men symptom)」幾是全球趨勢。
2025-02-23 14:12
「29個政黨,我該投給誰?」隨德國新版「國籍法」生效,許多旅德多年的台灣人得以申請雙國籍,正式加入德國公民行列。對他們而言,今年大選不僅關乎德國未來,也是一場重返「首投族」行列的全新民主體驗。
2024-11-07 00:07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底定,「時代雜誌」公布25日週刊封面,為成功勝選回鍋白宮的前總統川普,文章分析川普陣營的致勝關鍵在於盡力爭取男性選票、守住女性選民的策略奏效。
2024-11-06 15:56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開票程序意外迅速,川普已宣布勝選,與賀錦麗的得票差距較選前民調顯著。初步分析顯示,近8成最在意經濟的選民票投川普,最在乎民主的選民卻只有半數投給賀錦麗。川普成功拉抬有色男性及45歲以下選民的支持;也爭取到足夠的郊區女性選民。
2024-09-20 16:37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將是「誤差範圍之戰」,每一票都很重要,更何況泰勒絲和其他名人確實能驅動年輕選民去投票。不過多項民調也指出,現在名人背書不見得就有吸票機般的效果,多數選民對於投給誰已有定見。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