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0 08:30
俄羅斯遠東地區科柳欽島,一座蘇聯時代的科學研究站如今成了約20隻北極熊的棲身所,一名旅遊部落客以無人機拍攝牠們隨意進出、從窗戶探頭,畫面雖夢幻如童話,卻也暴露了海冰迅速融化,北極熊愈來愈常在陸地晃蕩的暖化危機。
2025-08-30 13:12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提案,禁止在國家公園區域內裝設包括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引發外界質疑,知名登山客「雪羊」黃鈺翔批評,國家公園內所有的山屋、地震站、氣象站、基地台,幾乎全部都以太陽能板作為全部或部分電力來源,禁用的話相當於基礎科學研究全廢、登山安全大打折扣。雪羊提到,翁曉玲被炎上後馬上澄清,直言「這擺明是帶著對綠能的恨意和扭曲,用偷懶的態度隨便立法,根本可恥」。
2025-07-14 10:35
針對媒體爆料,宣稱體育署署長頻繁出國,2個月考察4國,甚至足跡到北極,體育署長鄭世忠今天發出4點聲明,強調過去體育署,協助國內體育發展,取得重要成績突破外,同時在拓展體育外交領域也有突破性作法,鄭世忠強調,原本受邀赴北極見證全大運聖火引燃儀式,因應相關政務異動,取消北極行程,以下是鄭世忠個人聲明全文。
2025-03-18 21:02
由南非營運的一處南極洲科學研究站,傳出內部嚴重衝突事件,據報導科學站的科學家發出求救信,指其中一名成員威脅殺害其他人員。
2025-02-13 10:34
印度洋南部上的一個法屬小島1月中旬起火,火勢尚未完全熄滅,島上約一半面積被燒毀。這座島沒有永久居民,但有一座大氣研究站,而且也是許多種信天翁和南跳岩企鵝的棲地。
2024-11-18 16:20
在全球尋找無排碳能源的浪潮之下,核能正出現一波復興。除了像是Google等科技公司準備採用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之外,還有更小的微型反應爐(micro nuclear reactor)。《金融時報》報導,勞斯萊斯公司正打算進攻微型反應爐商業化市場,並推銷這種極小型的反應爐上太空提供能源。
2024-10-26 08:30
白欽源從事生態攝影10多年,他用大把時間待在山林海邊等待每個稍縱即逝的瞬間,他摘下人類自我中心的角度,化身各種動物,模擬牠們的習性,因此近距離看過台灣黑熊,神氣兩腳站立沐浴在陽光下;山鬃山羊現身樹林間歪頭看著他,而他愈融入生態,愈了解人類渺小和真實人性,愈了解政府政策不足,教育、調查、保育仍有需努力的地方。他也提到,一旦謹慎評估某些生物的處境,就能理解安樂死是一個更人道的選擇,「有時候殺生是為了護生。」
2024-08-18 12:58
台灣南部海域是珊瑚重要的棲息地,然而棘冠海星近年大量增加造成珊瑚礁生態系崩解,為此,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成立「東沙突棘隊」,以密集人力清除。內政部長劉世芳希望,「東沙突棘隊」的每一位勇士都有如大海螺一般,能成功控制棘冠海星數量,守護海洋生態。
2024-05-03 16:03
科學家發現,印尼蘇門答臘一頭紅毛猩猩受傷後,懂得將一種可消炎殺菌的植物做成泥來治療傷口。這是學界首度觀察到野生動物會用藥草療傷,也為人類醫學的起源提供新的視角。
2023-11-24 13:14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全球最大的冰山A23a在南極威得爾海(Weddell Sea)海底擱淺37年後,現在已經開始移動,快超出南極海域。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