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13:33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未來看病將不再只是「對症下藥」,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基因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基盟生技今(25)日宣布攜手成立「臺灣全基因體定序聯盟」,結合多家醫院與專業團隊,希望讓基因檢測走入臨床,幫助更多人精準診斷、精準用藥。健保署也透露,自去年起,基因檢測(NGS)已納入健保給付,今年將建立一套全國統一的標準化報告格式,讓醫療資訊更透明、更好用。
2025-04-24 17:27
健保署今(24)日宣布好消息,將擴大免疫療法給付範圍,新增「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及「早期三陰性乳癌」三種癌症治療適應症,預計最快於今年6月實施,預估將嘉惠約3400名癌症病友,將以癌症暫時性支付專款挹注免疫療法年藥費約32.95億元。
2025-04-09 12:10
面對中國威脅與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雙重壓力,美國總統川普近日亦揚言將提高藥品關稅,引發外界對藥品供應鏈的高度關注。國策顧問、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今(9)日質疑,台灣戰備與必要用藥的存量是否充足?尤其是慢性病藥物如高血壓、糖尿病、巴金森氏症等,政府應全面盤點並補強缺口。
2025-04-07 10:47
癌症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時,尤其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常會面臨副作用問題。據臨床發現,約五成的患者會出現皮膚副作用,死亡率甚至高達四成,這使得許多病患因此不敢再持續使用藥物。長庚醫院的研究團隊最近找到了這些副作用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方案。研究團隊指出,研究發現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
2025-04-04 15:58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4月2日宣布將對各國進口商品徵收對等關稅。然而川普於次日(3日)揚言將很快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徵收關稅。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在今(4日)接受媒體聯訪時指出,台灣約75%的藥品依賴進口,但是藥品原料恐將受關稅影響其供應鏈。他直言,最先犧牲的國家將是台灣。
2025-03-26 11:04
癌症一直是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根據統計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死於癌症,且已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一位。近期,林口長庚醫院的研究團隊取得突破性成果,全球首度發現,若讓免疫細胞缺乏天門冬醯胺(Asparagine),可顯著提升癌症治療效果。研究團隊今(26)日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宣布這一好消息。然而,醫師提醒,禁食並無法產生這項研究的效果,也無法僅依賴飲食使天門冬醯胺缺乏。
2025-03-25 16:22
退休後希望能盡情享受第二人生,然而隨著年齡漸增,醫療需求逐漸增加,此時若缺乏完善的醫療保障,可能面臨沉重的醫療支出負擔。安達人壽提醒,應善用手術險與癌症險的優勢與特性,構築兼具廣度與深度的醫療保障計畫,打造退休後的堅實防護網,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同時,也讓退休生活更加從容無憂。
2025-03-19 16:14
肝癌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許多患者在診斷時已處於中晚期,過去的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為改善治療情況,健保署自今年2月1日起,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健保署長石崇良今(19)日表示,這2項擴大適應症受惠人數約每年各約800人,每名患者每年可節省約新台幣200萬元的藥費,推估給付一年約16億元。
2025-03-19 15:22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每天約有8名女性因乳癌喪命。在所有乳癌分類中,HER2陽性乳癌的惡性度最高。自今年2月起,健保署開始給付新一代ADC藥物,用於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的第二線治療。健保署長石崇良也透露,健保署規劃將乳癌、肺癌和大腸直腸癌的免疫療法納入給付。
2025-03-14 16:17
東生華(8432)今(3/14)受邀至德信證券舉辦法說會,總經理楊思源公布2024年營收、獲利均較2023年大幅提升,2024年合併營收達11.15億元,創歷史新高,且合併營收成長38%、營業利益成長166%、每股盈餘成長83%。展望2025年,楊思源表示,1~2月間已成功取得兩張藥證,旗下兩家子公司也展現強勁成長動能,將持續推動「小金雞計畫」,加速國際市場擴張與創新發展。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