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16:22
我國政府自115年起大幅增加總體國防支出,115年國防預算占GDP比例達3.32%,總金額高達9,495億。不過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儘管國防支出大增,115年國防部預算書卻顯示,作為戰力骨幹的志願役官士兵流失情形依然嚴重,2026年志願役人員的試算員額,較2025年大減6,784人,相當於2個聯兵旅。
2025-09-13 18:28
有媒體報導指國防部為反制共軍嚴重軍事威脅丶因應台灣防衛作戰需要,同時快速建構不對稱作戰戰力,已向行政院提出「不對稱作戰及作戰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總金額的規模將破兆元,並以7年為期做跨年期的預算編列,將寫下特別預算規模最高的歷史紀錄。對此,國防部沒有評論。國安人士證實,對此,政府團隊內部具有高度共識。 軍事專家揭仲則分析,若要國防支出達到GDP占比3%的目標,編列特別預算有其必要,可避免軍購在年度預算中嚴重排擠其他重要政事。
2025-09-04 19:20
根據國防部明(2026)年公開預算,台美之間將新增「國防政策專案會議」,作為「雙邊國防部軍事議題的最上位平台」,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揭仲研判,國防部預計派出多達32人的代表團前往美國出席,研判將由國防部副部長率領高階成員,與美國國防部相關成員討論國防安全與雙邊重大軍事合作事宜。
2025-09-03 21:58
中國在週三(3日)舉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閱兵,展示了從升級版核武飛彈、防空雷射,高超音速武器,以及可能布滿近海的無人潛艇等一系列軍事裝備。分析師指出,這傳遞了一個層面非常廣泛的威懾訊息。
2025-09-03 20:47
中共今(9/3)日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並藉著閱兵秀肌肉,展示各式兵器,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提醒需注意共軍「資訊作戰群」所展示的野戰網路資電作戰能力,目前國軍三軍作戰部隊在資通電軍作戰仍有問題,但難以透過對美軍購來改善。
2025-08-21 14:44
針對行政院今天(8/21)核定的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其中「總體國防支出」金額將達到創紀錄的9495億元,預估明年GDP占比約3.32%。軍事專家揭仲認為,僅計算「核心國防支出」,則明年度約8136億元,與今年度相同標準下的6470億,大幅增加1666億,增幅高達26%,但國防支出結構失衡的情形,卻也比往年嚴重。近幾年用於人員訓練、燃料採購與武器裝備維修保養的作業維持預算,卻因難以獲得特別預算的挹注,使其金額成長趕不上武器採購與研發的幅度,尤其是軍事武器採購與研發的預算與「作業維持」之間的比例,明年度可能增為新高之1.75比1,失衡情形令人擔心。
2025-07-12 11:47
剛在7月4日成軍的陸軍遠程打擊火力、「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今天(7/12)也投入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進行操演,陸軍砲兵第五八指揮部對「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實施戰力保存、接戰射擊及彈藥裝卸載等高強度科目。軍事專家揭仲也指出,國軍本次漢光演習機動部署,展現了國軍可跨區火力打擊的作戰構想,若共軍真的在桃竹地區登陸的話,「海馬士」會前推到指定戰術位置,從中部地區對桃園、八里附近集結共軍登陸船團發動跨區火力打擊。
2025-07-12 11:15
有鑒於去年發生中國人士駕駛快艇闖入淡水河口,引發中樞防衛「破口」疑慮,陸軍在今天漢光41號實兵演練第四天,於淡水河道以減量炸藥實地引爆「阻絕鏈」的浮動平台,今天引爆4枚浮動平台,作為日後全面部署河道阻絕的參考。不過,在陸軍53工兵群出動M3浮橋進行阻絕設施部署時,在引爆前約17分鐘卻突然出現一艘民間快艇,衝過阻絕鏈區域,引起現場記者一陣譁然,陸軍說明,由於軍方向新北市政府申請使用河道,但並未全面限制船隻進出,因此,該快艇是由中間的安全水道通行,並無安全疑慮。
2025-05-07 10:38
極具聲望與影響力的國際媒體《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五月份第一期周刊的封面故事取名「台灣試煉」(The Taiwan Test),副標題「比你想像的還接近」(It’s closer than you think)。再度讓台海問題受到國際關注討論。有人批評《經濟學人》又在恐嚇台灣,財金名嘴謝金河說《經濟學人》「販賣台灣危機成癮」;也有人說,過去《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常常預測失靈,因此,不用擔心!台海不會有事。到底《經濟學人》這個封面故事值不值得重視?
2025-04-14 15:25
漢光41號兵推正式舉行,美方派遣前駐韓聯軍司令陸軍退役四星上將羅伯特.艾布蘭(Robert B.Abrams)擔任資深觀察員,特別的是,他還出任參謀總長梅家樹的顧問。專家認為,這代表台美軍事交流提升,進入「計畫協調」模式。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