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 18:10
為鼓勵受刑人重返社會、走上正途,財團法人台灣更生保護會(台更保)台中分會,發起「一雙鞋、走正路」計畫,向友善企業鞋廠募集4000雙全新運動鞋,贈予法務部矯正署,再由矯正署轉送給經濟弱勢的出監受刑人。法務部長鄭銘謙與更保董事長張斗輝今(11/17)日共同出席贈鞋儀式,象徵社會力量與政府攜手合作,展現公私協力推動更生保護工作的靈活與能量。
2025-11-17 09:47
2026地方大選啟動倒數計時,立法院在野黨團積極備戰,於本會期續推動「公投綁大選」,要求公投應與全國性選舉合併辦理,對此綠營則提出反對,認為在野黨聯手想藉此影響選舉結果,達到政治目的。針對「公投綁大選」爭議問題,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1/17)公布最新民調,表示超過5成8贊成恢復公投綁大選制度,比不贊成多出30個百分點,民意一面倒向在野黨,如今民進黨站在主流民意對立面,迎接強烈政治風暴。
2025-11-17 09:32
藍白近日聯手推動「停砍公教年金」,即停止現行所得替代率逐年調降政策,台灣民意基金會今日(11/17)公布最新民調,有39.5%民眾對此表示贊成、37.1%不贊成。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這項發現傳達了一個重要訊息,那就是國人對在野黨所提出「停砍公教年金」的主張,看法嚴重分歧,同時也強烈暗示前總統蔡英文時代,年金改革獲得台灣穩定多數民意支持的現象已成過去。
2025-11-16 10:57
為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明年度中央總預算國防預算將達新台幣9,465億元,佔GDP3.32%。台灣民意基金會今日(11/16)公布最新民調,有49.7%民眾對此表示贊成、39.7%不贊成。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這項發現透露了一個微妙的訊息,就是多數國人願意為提升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支持2026超高國防預算,顯示賴政府這項新國防政策已擁有可觀民意基礎,但可能遭遇的阻力也不小。
2025-11-15 21:31
遠景基金會舉辦美日台三方兵棋推演於今天(11/14)圓滿閉幕,外交部晚間發布指出,外交部長林佳龍昨天(11/14)晚款宴日本智庫「笹川平和財團」及美國智庫「印太安全研究所」訪團成員,包括笹川平和財團常務理事兼原信克及印太安全研究所主席薛瑞福等人,林佳龍向訪團指出,當前國際局勢嚴峻,特別是中國對台灣在外交、經濟及軍事各方面的壓迫不斷升級。日前立委沈伯洋遭中國以所謂「從事分裂活動」立案偵查,顯示中國正利用跨境鎮壓手段對台灣威脅施壓。對此,台灣將繼續與民主夥伴齊力堅定捍衛民主與自由。
2025-11-15 18:36
由遠景基金會與日本笹川平和財團以及印太安全研究所(IIPS)近日在台北合辦一場美日台三方智庫的兵推,於今天(11/15)結束,據了解,兵推主題以應對中國灰色地帶侵擾行動、並「以演轉戰」為想定,模擬美日台三方採取相應作為,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參與兵推的美國國防部前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指出,中共攻台不必然會有日期,但,中共進犯有多種樣態,包括封鎖等脅迫手段,因此美日台必須有全方面的情境想定考量,不管是灰色地帶侵擾、還是直接開火等更具侵略性的行為,都必須預先做好準備。
2025-11-14 09:23
台灣民意基金會今天(11/14)早上發表「政府普發全民一萬元現金,民眾歸功於誰?」即時民調,主要研究發現,20歲以上台灣人有2成3歸功於執政黨,3成8歸功於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游盈隆分析,政府被迫辛辛苦苦發錢給人民,多數人民卻歸功於在野黨,這是任何政府都難以忍受、也不願意見到的景象,而且這已經不是賴政府的第一次。他認為,從「憲政民主」的角度看,類此狀態絕非正常,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2025-11-13 09:40
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今早(11/13)發表「台灣人統獨傾向的最新發展」專題報告,主要研究發現,最新民意在20歲以上台灣人中,4成4期盼未來台灣獨立,2成5期盼未來仍維持現狀,1成4期盼未來兩岸統一。民調並顯示,相較於上次10個月前的調查,現狀派、統派的支持者規模基本不變,但獨派支持者很明顯流失了7.5個百分點、相當於近150萬人,游盈隆分析,可能是大罷免失敗後,數以百萬計的台灣人以收回對台獨的公開支持來表達對民進黨的抗議,這也是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民調期盼未來台灣獨立比例最低的一次。
2025-11-12 17:18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明(11/13)邀請內政部、財政部、數位發展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交通部就「普發現金一萬元之跨部會防詐及查緝作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根據內政部送來立院的書面報告,已有7件詐欺案發生,累計財損高達827萬。
2025-11-10 08:20
主計總處統計,2024年我國非典型工作者80.4萬人,只有12.9%想改做「全時、正式工作」,15至24歲年輕人想轉正職比例更低約僅1萬人,其中,有一些年輕人是因為追求自主性,且薪資收入與正職差距不大,甚至更好,但也有許多是就業困難的弱勢青年,需要更多關注與資源協助。《太報》透過非典工作青年專題,深入探討現況制度問題及未來可努力的策略方向。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