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22:05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今天裁定,《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關於自動繳交「其犯罪所得」得減刑的適用範圍,是指繳回「個人實際取得的酬勞」。法務部罕見撂重話說,大法庭裁定違背立法目的,法務部深感遺憾,將盡速啟動修法,以免個案引用該見解造成「不當減刑」的後果。
2025-05-14 21:16
《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第47條規定,犯詐欺罪,如果在偵查及審判均自白,又繳回犯罪所得時,即可減刑,但「犯罪所得」指的是「詐騙金額」還是「個人報酬」?法界見解不一。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今天以7票對4票的差距做成統一見解,認定「犯罪所得」應為個人實際取得的報酬,如果沒有實際所得的話,只要偵審均自白,也符合減刑要件,換句話說,行為人往後只要偵審階段均自白,同時主動繳回個人報酬,就可減刑。
2025-05-05 17:26
Meta廣告之出資者揭露不完整,疑似違反《打擊詐欺犯罪條例》,數位發展部今日(5/5)表示,已依《行政程序法》要求Meta陳述意見,並邀集法務部、高等檢察署、法務部調查局及內政部等相關單位與會,倘經查明Meta確有違法行為,將依法予以裁處。
2025-04-18 11:20
假出金詐欺集團「美樂公司」,由境外機房成員透過非法話務系統駕設2230個假投資網站,招攬被害人投資,再指派「出金手」透過郵局臨櫃匯款或其他方式將被害人「出金」匯入指定帳戶,佯裝被害人有獲利投資假象,該集團在短短8個月詐得達157億1240萬3953元、5080人受害,台北地檢署認為集團主謀24歲的女子歐俞彤及成員共80人,涉犯《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嫌,依法提起公訴,並求處歐女25年以上徒刑,同時在今(4/18)將押的51人移請法院審理。
2025-04-17 11:19
近年來台灣詐騙事件層出不窮,根據「165打詐儀錶板」網站顯示,光是4月6至12日一週內,詐騙案件受理數就高達3726件,財產損失金額超過17億元。總統賴清德今(4/17)早出席「2025斥詐風雲論壇」時表示,政府會拿出打詐決心,他不相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是政府,學術專精,一定要有邪不勝正的決心。」賴清德也呼籲,面對詐騙可疑案件時,民眾一定要「停、聽、看」,問一下附近派出所、向附近派出所查證。
2025-04-15 18:08
刑事局歷時數月,在近期成功破獲一起假投資詐騙吸金案,查出幕後主嫌竟是竹聯幫明仁會與靜安會成員。詐團以「生基塔位」高價轉賣為幌子,搭配偽造合約書騙取信任,再以協助避稅為由要求被害人將房產抵押貸款。警方近期分四波搜索逮捕23人,並查扣價值5,000萬元的贓證物,包括千萬超跑、公仔與名牌精品。
2025-03-10 16:31
依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數據顯示,113年12月迄今,詐騙犯罪案件呈持續下降趨勢,就報案件數90天統計趨勢分析,整體投資相關案件,由每日平均186件下降至平均90件(平均下降達48%),整體非投資相關案件,由每日平均314件下降至平均250件(平均下降達20%),已開始呈下降趨勢,顯示政府持續強化各項打詐措施,以跨部會合作及公私協力打詐,已逐漸產生成效。
2025-02-14 18:10
內政部今日(14日)表示,因應近年來多起國人遭誘騙至柬埔寨、緬甸詐騙園區的案件,政府高度重視並持續強化防制與查緝作為。內政部部長劉世芳於昨日主持跨部會會議,與相關部會協調合作,針對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等5大詐騙高風險國家,加強宣導詐騙警示,提供必要協助,確保國人安全。
2025-02-05 18:17
詐欺集團透過臉書、Line等通訊軟體,以假投資話術誘騙被害人,再找配合的假出金集團假意出金小額款項給被害人,營造獲利假象,新北地檢署獲報後指揮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拘提吳姓等6名假出金集團成員,追出被害者人數近70名,財損約2億餘元,檢察官偵查後認為6人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刑法》詐欺取財、《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特殊加重詐欺取財等罪嫌,依法提起公訴,並求處3年3月至5年2月不等徒刑。
2025-01-07 08:05
隨著法規陸續修訂,近年來台灣警方在詐騙相關案件的預防及偵辦上,開始獲得工具能要求臉書(Facebook)、Line等國際平台配合,然而面對每天動輒300件以上的龐大案量,現行的配合機制,依然讓前線感到苦惱。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