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9 11:09
義大利知名觀光城市威尼斯,今年6月下旬出現了一隻海豚,此後一直沒有離開;由於牠不時會以滑稽的姿態躍出水面,逗得民眾相當開心,大家為牠取名叫「迷莫」(Mimmo)。但迷莫實際上不是在表演,牠可能是不小心脫隊了,那些舉動是為了溝通和覓食之必須,潟湖的環境對牠來說非常危險,甚至可能致命。
2025-11-02 08:30
全球對動物實驗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在西方國家,許多生化研究因動物實驗相關審查而延宕,動保團體的長年積極倡議也推動許多監管措施。此一趨勢卻成為中國的良機。中國學者為研究神經相關疾病,透過基因工程製造出受漸凍症所苦的豬、罹患自閉症或思覺失調的猴子,均不受任何倫理限制,成為其科學發展的一大優勢。
2025-10-29 19:39
中研院今天表示,中研院院士姚孟肇27日於美國辭世,享壽76歲,其為國際知名分子生物學家,也曾擔任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期間致力人才培育,助力學術研究發展。
2025-10-18 08:00
秘魯沿海及小島過去海鳥眾多,牠們富含鉀、氮、磷酸鹽的排泄物「鳥糞石(Guano)」是秘魯重要肥料來源,不過由鸕鶿、鵜鶘、鰹鳥等海鳥組成的「鳥糞鳥」大軍,2022年還有400萬隻,今年調查只剩50萬到60萬隻,長此以往恐讓鳥糞石無以為繼。
2025-08-29 09:51
不少人去非洲旅遊觀賞野生動物,卻絲毫不尊重其他生命和當地規矩。近日有一名西班牙男子在肯亞觀光,竟把啤酒倒進大象鼻子裡,還得意洋洋上傳到社群平台,引發眾怒後才趕緊刪除。這種干擾動物的行徑其實並不少見,似乎再嚴格的規定和罰則都無法杜絕自私的人類。
2025-08-03 08:32
鯨豚的聰明不是新聞,但有時即使研究多年的專家,仍會震驚於他們的高智商。近期一篇研究顯示,殺人鯨會製作工具,咬下一段海帶,去找同伴一起夾著海帶翻滾摩擦,一邊去死皮、一邊社交聯絡感情,而且每次製作的工具(咬下的海帶)長度竟都差不多。
2025-07-27 08:30
澳洲西部「鯊魚灣」一帶的瓶鼻海豚,狩獵時會咬一塊海綿,將其調整位於自己吻突(頭部前端凸出部分)部位,再去翻攪砂石、趕出獵物,這些海豚模樣像是小丑戴上紅色球型小丑鼻,有些滑稽可笑,但是海綿可保護吻突不受傷。研究指出這種狩獵技巧高效率卻也高難度,當地只約5%海豚使用,且都有母系親屬關係,都是從媽媽身上學來。
2025-06-20 10:30
密西根大學短期內連續3名中國人涉嫌走私生物材料,其中兩人獲近千萬美元聯邦研究經費,日前攜入司法部形容為「潛在農業恐怖主義武器」的真菌,聯邦眾議院3個委員會已聯手展開全面調查。
2025-06-10 09:25
兩名中國科學家涉嫌將有毒真菌走私到美國遭起訴後,美國聯邦調查局表示,一名中國科學家涉嫌走私需政府許可、與蠕蟲有關的生物材料,並在機場被捕。這是近期第二起中國科學家走私生物材料的案件。
2025-06-08 08:30
委內瑞拉潮濕的叢林中,一群科學家數十年來頑強地進行一場幾乎必敗的戰鬥,復育走向滅絕的奧利諾科鱷,專家每年養殖、野放約200尾小鱷魚,然後眼睜睜看著牠們遭盜獵、心血白費。即便如此專家不願停手,就算這些能長達7公尺的大鱷終不能倖免,只要能延緩滅絕速度,他們也執意幹下去。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