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2 15:05
「樺加沙」颱風重創花蓮、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成光復鄉慘重災情,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運作超過20天,今(10/22)日正式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中央復原重建專案協調會報」。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卸下重任前發表感言,回顧這段日夜不分的救災過程一度哽咽,感慨有付出也有收穫,「這個成果讓我們每一個人終生難忘」。
2025-10-22 10:00
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台灣北部、東部近日強降雨不斷,雙北雨量皆達到停班停課標準,最後北北基桃決議正常上班上課。然而,民眾在雨彈狂轟下出勤,是否能夠拒絕,或雇主能否提出要求?勞動部長洪申翰今(10/22)日表示,按規定受洪水或地震等因素,導致交通阻塞或困難,恐無法出勤或者遲到等,勞工是可以不出勤,但雇主也不能對勞工有不利的對待。
2025-10-18 09:57
花蓮中橫公路台8線靳珩隧道因燕子口段邊坡崩塌,大規模土石滑落至立霧溪河道形成堰塞湖。隨著水位每小時上升約0.7至1公尺,至18日凌晨2時許,水流已湧入隧道,導致隧道西口淹水;監視設備疑遭電路短路破壞,畫面一度中斷。地方單位與專業團隊已進駐現場,動用怪手嘗試開挖引流以防潰壩災情外擴。
2025-10-17 21:37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上月23日溢流,洪水重創光復鄉,如今秀林鄉立霧溪、台8線中橫公路靳珩隧道西口的舊台8線路段,因山坡崩塌阻塞立霧溪河道行程堰塞湖,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認為隨時有可能溢滿潰決,已通知公路局及鄉公所緊急疏散,並封閉天祥至太魯閣路段。
2025-10-17 17:51
花蓮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引發洪災,造成上千戶家園受創,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月初曾喊出「應啟動國家賠償」,但後續無疾而終。花蓮縣議長張峻之子、議會服務處主任張宸瑋今(10/17)挺身號召災民籌組「堰塞湖受災戶自救會」,並展開連署行動,準備以法律途徑向中央與縣府爭取賠償與重建。
2025-10-17 16:53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今(10/17)日表示,目前災區復原工作已大致完成,預計下週轉型進入第2階段「重建復原」工作;而為確保防颱緊急應變作為與民眾疏散撤離計畫可行性,花蓮光復鄉、萬榮鄉及鳳林鎮警戒區域將於明(18)日下午2點至5點實施疏散撤離實兵演練,依據3階段執行相關疏散撤離作業。
2025-10-17 15:53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自9月下旬至10月初接連遭遇三個颱風侵襲,由於河水暴漲造成淹水,當地的百色市有多座村莊已泡在水裡長達半個月,水位仍達一層樓高。當地因地形因素難以抽水,原本洪水可自然下滲,但因化肥、農藥使用過多導致土壤板結因素,阻礙水的下滲。
2025-10-12 13:54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下游嚴重災情,今天(10/12)災情已進入第19天。一名百歲人瑞也因洪災死亡,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弔唁百歲罹難者盧阿公,看到6個女兒在靈堂前泣不成聲,大女兒更自責地說,洪水來臨時,她拉著身障的孩子逃上屋頂,回頭想再去救爸爸時,已經來不及。楊華美也感嘆,「光復受災居民的身心重建工作,刻不容緩。」
2025-10-11 19:36
《鏡週刊》今(10/11)報導,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花蓮分署在當時舉辦生態營,與會人員曾建議改期並投入救災,主辦單位仍執意舉辦。對此,農村水保署澄清,活動並非臨時舉辦,地點也非颱風警戒區,未影響應變小組人力,但未來辦活動會更謹慎。
2025-10-11 16:31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造成數千萬噸水流出,原本設置於湖內的水位計也隨之滅失。水位計如今已於10月9日重新安裝,今(10/11)日完成測量與解算,發現堰塞湖最大水深為約20公尺,蓄水量降至僅155萬噸,較溢流前的蓄水量大幅減少,僅為滿水位的1.7%。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