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1日)公布新增新冠肺炎(COVID-19)案例,本土增2萬2593例,與上週一相比減少3743例、下降14.2%;境外移入增41例,中重症171例,新增59例死亡。另外,在一週定序結果中,本土個案首度驗出1例XBB、1例BF.7,分別為1位北部男性與南部女性,2例目前都屬於輕症。
今新增59例死亡個案,其中較年輕的一位為40多歲男性,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男子未接種過疫苗,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男子10月21日出現呼吸道症狀,就醫後快篩陽性,但時隔一日男子就被發現昏迷於家中且已死亡。經衛生所行政相驗,死亡診斷書指出男子死因,主要為新冠肺炎合併心肺衰竭。另外,今無兒少重症或死亡個案。
關於一週定序結果,羅一鈞表示,上週共完成165例定序,其中139例屬本土,26例為境外移入。境外移入部分,仍有54%為目前國際的主流病毒株BA.5,但有4成6屬於新興變異株。
羅一鈞指出,這些新興變異株中,目前已偵測到BA.2.75,以及國際上較多人關注的XBB,以及BQ家族(BQ.1/BQ.1.1),其中XBB5例,BQ家族1例。
本土部分,羅一鈞表示,139例本土個案中,絕大多數仍以BA.5為主,佔比96%,不過也有驗出3例BA.2,佔比2%;另外,也有驗出新興變異株,包括首度於本土個案中驗出的1例XBB、1例BF.7。
羅一鈞進一步指出,目前國際上比較多人關注的變異株有「2大1小」,2大指XBB與BQ家族,1小指BA.7。不過,他表示,在免疫逃脫等資料上顯示,BA.7都沒有XBB與BQ家族來得有優勢,所以目前BA.7在國際上的關注已越來越小,較多人關注的主要是XBB與BQ家族。
羅一鈞表示,XBB於亞洲已有越來越多的情形,BQ家族則是在歐美地區。另外,關於上述本土個案中的1例XBB,羅一鈞指出,確診者是一位北部40多歲的本國籍男性,有接種過3劑疫苗。
羅一鈞表示,男子雖於10月15日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但其實男子早於8月30日就已確診過一次新冠肺炎,因此10月17日男子快篩確定陽性後,醫師即診斷其為重複感染並通報。檢體經送定序後,指揮中心的實驗室確定,男子感染的變異株為XBB,同時也是本土首度感染XBB的個案。
羅一鈞強調,由於男子未接觸過返國人士,且也無其他接觸史,因此指揮中心判定,「這是一個本土的社區感染病例」。
另外的1例BF.7,羅一鈞表示,確診者為一位南部60多歲本國籍女性,有接種過3劑疫苗。女子於10月19日因有病狀而就醫,經PCR採檢陽性確診。實驗室定序後,確定為本土首度的BF.7個案。另外,由於女子也未接觸過返國人士,且也無其他接觸史,因此指揮中心判定,是一個社區感染的病例。羅一鈞透露,上述2例感染新興變異株的確診者,目前屬於輕症。
羅一鈞表示,以目前的趨勢來看,東西方大概就是XBB與BQ家族分庭抗禮,但還是很難預測哪一個會成為全球主流。目前看起來跟區域流行比較有關係,東亞、東南亞可能以XBB為未來主流;西方國家則是BQ家族,可能會超越BA.5,成為下一個主流病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