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詐騙集團的手段陸續翻新,導致民眾防不勝防,稍有不注意就上當了!根據業者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偽冒類型的惡意電話已衍伸至知名銀行、電商及政府單位,並快速蔓延到公益機構或小型電商。因此,學會如何辨識來電真偽,避免再度受騙上當,成為全台民眾亟需具備的生活技能。
從Gogolook與刑事局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今(28日)發布的「企業偽冒世界報告書」顯示,多家知名銀行、企業的電話都已被偽冒。而根據詐騙手段,目前國內常見偽冒電話可歸納成兩大類型,分別是「變造號碼」及「冒名號碼」。
首先,「變造號碼」多運用跨境VoIP電話,仿造特定業者的號碼,常見特徵包含開頭為0或帶有+號(例如0886、+886等),其目的多跟詐騙有關。此類電話從去(110)年開始大量出現,因不受任何設備門檻所限制,讓許多不肖業者選擇鋌而走險,例如部分高利貸業者便開始冒名知名銀行誘騙民眾向其申貸。
另一個類型則是「冒名號碼」,詐騙集團或不肖業者恣意使用一般國內電信號碼,並聲稱自己是特定企業或商家的員工,進行強迫推銷或是詐騙,有的態度惡劣,在被拒絕後甚至口出惡言,導致民眾受騙,對原企業或單位產生誤解、進而投訴,連帶影響到企業品牌形象和商譽。
根據證期局調查指出,今年上半年被冒名的券商高達9家,另有4家投顧、3家投信及1家金控均遭到詐騙集團冒名。由於銀行與電商業者客群基數大,最易受到不肖業者或詐騙集團所冒名。
從Whoscall過去一年用戶的號碼回報紀錄顯示,全台有高達上百個品牌與單位曾有疑似被冒名的紀錄,包含中華電信、全國電子、衛福部、momo購物以及台灣彩券等都名列為受害清單中。
資策會資安所技術總監張文村表示,不只是國內甚至國外冒名詐騙的情形相當氾濫,從資安防護的角度來看,如何有效、快速以及確實地進行數位身份識別與真偽判讀,對於個人、店家、企業以及公部門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Whoscall及刑事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冒名詐騙簡訊的用戶主動回報內容,可歸類成包裹寄送、股票投資、貸款方案以及帳號異常通知共4類型。首先,「包裹寄送」屬於早期詐騙簡訊的復刻手法,但在今年3月、6月再次以中華郵政、DHL名義密集發送,其內容多使用簡體字,讓民眾較容易識別、不易上當。
刑事局統計指出,去(110)年總財損達50億元的「股票投資」詐騙,則持續假冒元大、台新、凱基為首的業務專員,要求民眾加入通訊軟體好友,啟動一連串的投資詐騙手段。
至於「貸款方案」類型的簡訊多數自稱花旗、國泰世華、兆豐銀行等,同時透過人頭LINE帳號與假網頁雙管旗下,增加仿冒的真實性。
而「帳號異常通知」的釣魚簡訊今年將目標鎖定在虛擬貨幣業者身上,尤其以4月出現大量冒充幣安交易所(Binance)的簡訊最為嚴重。Gogolook建議,若品牌有定期使用簡訊向消費者寄發通知,應使用固定的發送號碼並註冊Whoscall認證號碼,搭配內部平台系統或社群管道提醒消費者認明指定號碼,避免成為詐騙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