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火舌猛竄,巡山員直搗小油坑步道「親上火線」砍除助燃植被,以截斷火路。陽管處提供
4月14日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山小油坑火燒山,初判為空氣品質感測儀起火導致,其實早在2024年8月小油坑就曾發生空品感測儀器的太陽能板鋰電池短路失火,時隔不到一年,再次發生失火意外,小油坑登山口端步道封閉3天,經確認安全無虞後已於18日開放。
隨著極端氣候加劇,國際間致命性野火頻傳,美國洛杉磯野火宛如末日場景,近日南韓世紀野火死傷慘重、4名消防員殉職,市郊遭受野火威脅,不得不喚起全民重視,光電板如何成為山林裡的隱形炸彈?台灣有足夠應變措施做好準備嗎?天乾物燥、取水困難 陽明山狂燒耗5小時才撲滅前方硫磺冒煙,後方山頭則瀰漫著不尋常的濃煙白煙,14日上午11時17分七星山小油坑通報失火,消防隊員不到10分鐘即抵達小油坑停車場,但肉身扛著水線往1公里遠的高處灌救、途中還要加壓送水,分秒都在和時間賽跑。眼看火勢一發不可收拾,下午1時許,陽管處進一步向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求救,黑鷹直升機於台中清泉崗起飛,往返陽明山灑水灌救3趟次,野火約延燒5小時,16時32分撲滅,所幸無人傷亡。
陽管處見火勢難以控制,緊急求救內政部調派黑鷹直升機灑水支援。台北市消防局提供
消防隊原粗估燃燒面積約50公頃,經無人機空拍影像及國家太空中心福衛5號衛星影像估算,實際受損面積約4.5公頃。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副教授宋國彰指出,草本植物生長速度快,箭竹與芒草的根與地下莖,並未嚴重受損,預計數個月後即能恢復綠意,但山林大火仍會造成土壤裸露,須留意雨天土壤流失。
空品、地震、火山等百座電子儀器遍佈 陽明山1年起火兩次 初步研判起火罪魁禍首,疑為國家實驗研究院所設置的空氣品質感測儀器自燃,陽管處副處長黃秀萍指出,空品感測儀器一座在七星山池口、一座在小油坑橋,去年(2024)8月小油坑橋空品感測儀器,就曾發生太陽能板下方鋰電池短路起火,當下派員迅速撲滅,未登上媒體版面。
不料,時隔不到1年,空品感測儀又疑似自燃,後續將依火調結果,進行損害賠償處置作業。國研院院長蔡宏營17日親自拜訪國家公園署,洽商相關賠償與協助復育事宜,並表示若火調結果屬該院設備引起,將承擔相關責任,絕不卸責。
陽明山小油坑火燒山空拍俯視圖。FB粉專「浪跡旅攝 Well Kang To World/康康」提供
不只空品感測儀器成為山林裡的隱形不定時炸彈,包含氣象、生態調查監測、土壤檢測、地震火山觀測儀器,以及大大小小紅外線攝影機,陽明山至少1百多處電子設備聳立,當光電板儀器欠缺檢修、定時巡查、汰換鋰電池,難保類似狀況不會再發生。
起火原因初判為國研院設置的空氣品質感測儀器自燃。陽管處提供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王聖翔指出,空品感測儀器常使用太陽能板搭配鋰電池或鉛酸電池(汽車使用的充電電池),鋰電池易受劇烈衝擊與高溫影響出現燃燒風險,「若機器老舊、潮濕,亦可能導致設備短路、自燃,特別是空品感測儀器,為分析空氣中的成分,會讓含有水氣的空氣進到電路設備。」
此外,光電板燃燒的成因還有「熱斑效應」,根據台科大《太陽能光電設備系統火災事故及救災研究》,當光電板混入個別損壞的太陽能電池、隱裂、配接不當等缺陷,或是髒污灰塵、樹枝樹葉、禽蟲糞肥、建築物及雲朵造成局部陰影,導致被遮蔽的組件,消耗其它被光照組件所產生的能量,此時產生發熱現象就是「熱斑效應」,嚴重的話就會燒毀設備。
雙北越來越乾燥 山林野火成極端氣候的「火災新常態」科學家估算溫度每上升1°C,大氣可多容納7%的水氣,全球暖化導致夏季更長、更熱,以及造成致災性的強降雨,同樣地,當溫度上升,水氣也會從地表蒸發,導致部分地區發生「強烈的乾燥效應」,潮溼與乾燥就會越來越兩極。
英國非營利組織WaterAid發布研究,全球112座人口密集城市,52%越來越潮濕,不過,包含埃及開羅、沙烏地阿拉伯吉達(Jeddah)、蘇丹喀土穆(Khartoum)、西班牙巴塞隆納、馬德里、美國聖荷西、中國香港、台灣雙北市等其餘地區,從容易遭遇洪災,轉向容易遭受乾旱威脅。
過往台灣森林火警大部分歸因於人禍,包含農墾引火、炊煮、取暖、照明、焚燒冥紙、燃燒鞭炮、放天燈、燒垃圾、亂丟菸蒂等,當底層土壤越乾燥,就越有利林火的發生,並提供森林火災源源不絕的燃料,於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記憶猶新的知名案例,發生在2021年5月16日,玉山國家公園八通關杜鵑營地,NCC前專委喬建中與4名山友涉嫌違法就地砍伐、取柴及生火野炊,不慎打翻爐火,火勢一發不可收拾,火燒山面積達80公頃、耗費12天才控制火勢,農業部(前農委會)民事求償2.88億元,移送民事法庭一審審理;刑事依據《森林法》一審判刑2至6個月不等,檢察官不滿刑期結果上訴,法院仍在二審審理中。
玉山森林大火案件適逢百年大旱,人禍加上極端氣候助長烈焰,喚起林務署(前林務局)對於森林大火預警應變機制的重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組長范家翔指出,該事件發生後,林務署重新建構林火評估系統,改以衛星氣象遙測,透過乾旱指標、燃料含水率等數據,預測各山區14天內發生森林火災的風險機率。
林火風險評估共劃分成5級示警,當預警達到「最危險級」,意味林火將一觸即發,且能波及農地屋舍、造成財損,一旦火源擴散,就容易失控、難以撲滅,最直接的作為,就是要求山區居民、登山客禁止吸菸引火。
林火評估系統顯示2025年4月22日高雄、屏東多處山林地「林火天氣指數」達最危險級,所有起火源皆可能演變嚴重火災。
林火好發季節於每年9月至隔年5月枯水期,台中、嘉義、屏東都是高風險地帶,范家翔表示,當極端氣候雨量不均、乾旱季節延長、降雨強度增加,氣候型態無法再像過去平均分布,林火評估系統就有升級必要,原建置約50座測站,預計今年再增加26座,以提升預警正確性;空中灌救支援部份,已分別於新竹五峰鄉、台中梨山、南投信義鄉及台東綠島,建置消防蓄水池,以利縮短直升機往返時間。
山火逼近市郊 野火防範不能只是清明節才宣導全球各地發生致命性野火的頻率與規模持續攀升,2023年8月美國夏威夷茂宜島野火,度假天堂淪為人間煉獄、2025年1月洛杉磯森林大火吞噬掉約半個台北市的面積。近期,南韓慶尚北道也爆發世紀野火,馳援救火的直升機不幸墜毀,大火共計4名消防員殉職。
國際致命野火頻傳,近年屢屢燒進度假勝地或民宅區域。
陽明山小油坑火燒山,也凸顯林火對市郊的威脅進逼,台大森林系退休教授邱祈榮質疑,台北市與陽管處並無定期執行森林大火防災演練,理論上當時巡山員不應該冒險直搗火場內鋤草,應該要有策略性地先測風向,預估火勢將往哪個方位擴散,接著才是在外圈斷火路、框出防火巷,「等到通通包圍完,本身就是燃料的植被通通燒完,就不會再燒了。」
邱祈榮表示,地面部隊與空中救援一樣重要,其實《災害防救法》第3條有要求應制定災害防救業務計畫,「台北市消防員有無山火救難經驗?如果沒有,平時就應訓練!」像新北市山坡地面積佔全市的54%,因此就有明確的森林火災災害防救對策,野火防範不能再只是清明節掃墓期間才向全民宣導。
陽明山小油坑黃昏時分仍日照充足,4月份即能感受到炎熱乾燥的氣候型態。黃怡菁攝
國家公園署陽管處副處長黃秀萍坦言,整座陽明山國家公園巡山員總共9人而已,平常工作量龐雜,民眾違法傾倒營建廢棄物,必須舉發處理;山友登山迷路也要救援,巡一趟山區就耗費一整天了,「救火是多出來的工作,確實還是得仰賴中央協調、地方消防隊灌救。」她承諾,透過這回救災經驗,將建立林火救難的SOP,以強化應變能力。
國際間野火侵略家園殷鑑不遠,積極揪出山林隱形炸彈、嚴謹落實災防演練、精進林火預警機制,才有足夠的韌性與實力,迎戰極端氣候的未知與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