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總推互助喘息計畫,透過照服員二對多照顧解決人力荒、互助不孤單。陳品佑攝
台灣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長照」是你我未來都會面對的重要議題,據統計,目前全台約有83萬個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長輩患者,許多家庭照顧者經常遇到沒有替手的困境,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家總)獲得國科會支持,推出「互助喘息」試辦計畫,透過科技平台媒合,不僅能讓照顧者稍微喘息,也能嘗試加入志工行列,值班1天能換2天喘息,透過共享精神把人與空間重新組合,為迫在眉睫的長照困境帶來一絲曙光。
據統計,全台有83萬名失能、失智、身心障礙者,其中僅有11%入住住宿式機構,另外39%以長照2.0照顧服務(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家庭托顧)為主、25%以請外籍看護工為主,因此家庭照護還是最主要的照顧模式;容易遇到沒替手、移工要休假等問題,讓照顧者身心俱疲。
雖然政府有推出包括居家喘息、日照喘息、巷弄長照站臨托、機構喘息、小規模夜間喘息等5大喘息服務,不過受限於申請條件須達門檻,因此使用率不高,為解決現有困境,家總今年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合作創新「互助喘息」試辦計畫,入選國科會包容科技計畫。
計畫提出「互助喘息」創新服務,由一位專業照顧服務員搭配一位照顧者志工,照服員負責身體照顧與活動帶領,照顧者志工負責安全看視與協助人力,以「二對多照顧策略」照顧4到6位失能、失智或身心障礙者,且能透過科技平台的預約、媒合、派遣。
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外觀。陳品佑攝
最初提出構想的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現行長照2.0居家喘息服務最多每天10小時,政府要負擔3850元,民眾負擔16%自負額,但人力吃緊、民眾或因不放心、省錢等因素使用率偏低,「互助喘息」除為解決照顧服務人力不足問題,也希望家庭照顧者走出孤立、透過同儕互助,能夠安心交接、增加社會互動與心理支持,打造專屬家庭照顧者的「社區支持團體」。
陳景寧指出,照顧者也需要有喘息需求,雖然政府現在有5種喘息模式,但每種都有其條件,因此需要思考是否有其他方式,否則照顧者就像被拉緊的橡皮筋,如果都不放鬆,總有一天會斷掉。
照顧者簡單掃描QRcode或撥打專線就能加入互助喘息計畫。家總提供
計畫主持人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教授陳正芬解釋,希望做到人力重新安排、空間可以做多元坪效提升,如果每位被照顧者都要有一名人員專門照顧,那一定不夠,因為台灣有3至5百萬長者,因此要做人跟空間重新組合模式,透過二對多策略,融入照顧者時間銀行,讓照服員不是單槍匹馬照顧,也有家庭照顧者一起照顧,兩者間有清楚分工。
陳正芬進一步說明,台灣2.0執行到現在有超過8百家日照中心、5千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但六日都沒有使用,因此負責檢視現有喘息服務有何問題,讓家庭照顧者願意加入,提出共享經濟服務創新的財務解方,解決不放心、不夠用、不好用的困擾。
若照顧者願意加入互助喘息當志工,值班1天能換2天喘息,陳正芬說,不需擔心加入志工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要做的事就是安全看視,就跟家裡做的事情一樣,以及擔任活動助理,只要被照顧者來現場都不會拒收,外籍看護工、中高齡照服員也都歡迎加入。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照護系教授陳正芬。陳品佑攝
使用互助喘息的林小姐也說,她照顧88歲媽媽已4年多時間,當初覺得長期間沒有替手很無助,擔心媽媽居家照顧沒有刺激,會讓失智症退化更加加入,後來所幸居家服務督導給予DM,毅然決然決定加入互助喘息。
林小姐坦言,剛開始加入,擔心沒人可以像她了解如何照顧媽媽,因此跟在身邊1、2次才放手,因為現場看到大家如此用心的安排活動,及社工關懷與照顧,讓媽媽持續有外界刺激,延緩失智惡化速度,想把這經驗告訴類似的人。
接受一週一天的互助喘息服務後,林小姐說,相當感謝機構的付出,現在也去上照服員訓練,並順利拿到證書,現在已投身居家照顧服務行列。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右)、民眾(左)分享使用服務感想。陳品佑攝
目前北市「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復華據點」、「萬華中正據點」,嘉義市有「幸福樹日照中心」、「厚福花甲食堂」共計4處試辦點,除了家庭照顧者,外籍看護工也可加入換工,可致電0800507272,還有機會獲贈喘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