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出現隱翅蟲,4歲女童不小心沾到毒液,脖子潰爛20天。翻攝極目新聞
中國河南多個地區近日出現大量隱翅蟲,一名4歲女童上月10日不小心沾染到隱翅蟲毒液,脖子出現大片紅腫,接著長出水泡、潰爛,25天過去雖已結痂,但還沒痊癒,留下明顯疤痕。
綜合極目新聞等中媒報導,河南的網友近日紛紛在社群上抱怨當地出現大量隱翅蟲,從曝光的畫面可見,牠們遍及住家的陽台、客廳、廁所,工地的紗網、架子上也是爬得滿滿。
河南一處工地的紗網爬滿隱翅蟲。翻攝極目新聞
當地醫師表示,近期接到不少沾染隱翅蟲毒液的患者,每天6、7例,高峰時15例,多是因為徒手拍打、誤觸蟲體而引發皮膚水泡、潰爛等症狀。
隱翅蟲又被稱為「飛行的硫酸」。據亞東醫院官網指出,隱翅蟲因翅膀不明顯而得名,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是褐毒隱翅蟲,體長約1公分,寬約0.2公分,胸部是鐵青色,腹部是黑黃色相間的環紋。
隱翅蟲並不會咬人,而是牠們在爬行時會分泌出體液,體液內含有隱翅蟲素,因而引起皮膚病灶,當牠們被打死或捻碎時,毒液大量濺出,造成糜爛。
台灣常見的隱翅蟲,為黑黃色相間。資料照
宜蘭縣衛生局也曾指出,看到隱翅蟲停在皮膚上時,千萬不能打死它,最好用扇子搧走或用口將蟲子吹走即可。
儘量不要在野外或草地上活動,晚上睡覺時仔細檢查床鋪上是否有隱翅蟲,由於其有趨光習性,最好熄燈就寢,以免誘蟲犯罪。
如果不慎將隱翅蟲揉死在皮膚上要先用清水溫和地沖洗皮膚,再用乾淨的紙巾或毛巾壓乾。並迅速就醫,切勿任意塗抹藥膏或迷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