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網傳救災衣物最好丟掉「防鉤端螺旋體病」 醫澄清:清洗就好

    2025-10-04 14:48 / 作者 林佳鋒
    網路傳言洪災後容易產生鉤端螺旋體,衣物最好丟掉,醫師表示此說法與事實不符。翻攝徐榛蔚臉書
    花蓮縣光復鄉遭洪水重創,許多民眾加入「鏟子超人」行列前往協助清淤,網路社群上流傳「救災後必須丟棄衣物,防止鉤端螺旋體感染」說法,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表示,此說法與事實不符,雖然水災後容易增加感染鉤端螺旋體風險,但是感染源多為傷口接觸污水,衣物只要正常清洗即可,不用丟棄,也不必特別使用漂白水殺菌。

    網路上盛傳,水災後會滋生鉤端螺旋體,感染後會致死,建議民眾救災後,身上的衣服可以不要就不要,丟掉吧」。

    事實查核中心向台北馬偕醫院醫務室主任邱南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士澤求證。邱南昌指出,鉤端螺旋體細菌不會透過衣服傳染,沾染污水衣物只要照正常方式清洗就可以,不需要因此丟棄衣物;此外,鉤端螺旋體病在台灣並不常見,通常是皮膚傷口接觸含菌污水才會感染。

    邱南昌表示,鉤端螺旋體病潛伏期長,感染初期不易察覺,症狀則包括發燒、嘔吐、腹瀉、黃疸,病情嚴重可能致死,但機率較低。

    黃士澤也提到,鉤端螺旋體是直接從污水進入皮膚傷口,不會附著在衣物上再感染人體,網傳資訊過渡誇大,會造成恐慌。救災後沾到泥濘及污水的衣服只要正常清洗即可,不需要額外添加漂白水等殺菌成分。

    至於什麼是「鉤端螺旋體病」?疾管署曾指出,鉤端螺旋體病是由鉤端螺旋體感染所引起的疾病,潛伏期通常為5-14天,範圍包含2~30天。病原菌廣泛存在於齧齒類動物(如老鼠)、野生動物、寵物(狗,貓較少見)和牲畜(牛、豬、馬)等,人類可經由食入或接觸受感染動物尿液或組織污染的水、土壤、食物而感染。根據統計,從2021年至2025年迄今,每年台灣鉤端螺旋體感染人數約為80人。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