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左流右新 健康安心 114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記者會」,衛福部長石崇良(左二)、防疫大使蔡振南(右二)等。廖瑞祥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各地「鏟子超人」湧入救災,但近日傳出多名志工返家後出現發燒、喉嚨痛,甚至有人因橫紋肌溶解症送進加護病房。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日強調,當地醫療量能充足,部立醫院加入支援,並提醒志工,長期沒有做過度負重或長期勞動者,不要太逞強,一下子長時間肌力運動有可能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
石崇良今出席疾管署「左流右新 健康安心 114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記者會,會前聯訪時指出,災後許多民眾投入家鄉清潔及重建,加上近期連假,人口流動增加,容易促進流感傳播,因此疾管署署長羅一鈞日前已提醒志工注意三大防護原則:裝備、飲食與清潔。同時,每個收容中心達百人以上,疾管署都會密切監測,目前主要病例為流感,尚未出現腹瀉疫情。
針對外地志工,石崇良強調,臨時投入災區仍需注意自我保護,特別是飲食安全與手部清潔。高溫天氣下,不要吃解凍太久的食物,飲水須煮沸或使用瓶裝水,進食前務必洗手。
石崇良表示,清理過程中難免受傷,衛福部已在現場設置六個醫療站,提供傷口消毒與破傷風疫苗注射。他提醒,炎熱天氣長時間工作容易導致熱衰竭及橫紋肌溶解症,志工應適度補水、注意排尿量,避免長時間過度勞動。若排尿正常且顏色正常,通常不需過度擔憂。
石崇良提醒,長期沒有做過度負重或長期勞動者,不要太逞強,一下子長時間肌力運動有可能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輕微的像跑馬拉松一樣也會,但只要適當補水,注意排尿量,若太久沒有排尿就是水份不足了。
有關湧入這麼多志工,且傳出多名志工返家後出現發燒、喉嚨痛,當地醫療量能是否充足,也引起關注。石崇良說,目前回報的就醫案例多屬輕症,當地醫療量能充足,部立醫院也輪流支援,並建立支援平台,安排醫師公會與相關團體有序進入災區,確保醫療服務持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