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學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截至今年8月,2025上半年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量已是兩年前同期的2倍,且夏季全國呼吸道病原體檢出資料中,流感病毒陽性佔比20%,防護措施不能只侷限在冬季。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立民分析,今年「殺傷力」較強的A型流感H3N2病毒株恐回歸與H1N1病毒株雙重流行,重症死亡風險將加劇,進一步強調疫苗預防是高風險族群的首要措施。
黃立民指出,根據現行全球病毒監控與台灣過去流感季趨勢,今年秋冬A型「雙病毒株共同流行」可能性不容忽視,黃立民推測,A(H1N1)pdm09應仍具重症主導性,而 H3N2 可能在逐漸開始流行,兩者夾擊將提升整體重症與死亡風險,尤其在免疫較弱的兒童青少年中更需警覺。
黃立民分享,流感併發症雖以肺炎最為常見,但兒童因流感產生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如腦炎、腦病變)的比例高於成人,且病程變化快速,容易被忽略。根據美國CDC最近一次流感季監測資料中,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流感死亡個案有13%為流感併發腦炎或腦病變;近15個流感季監測更發現,其中又以2至11歲佔比最高。觀察兒少流感併發腦炎及腦病變死亡個案中,超過一半(約54%)是沒有任何可能導致重症的風險因子的健康孩童。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表示,今年全年度都有零星流感個案,春節後與夏季亦出現非典型高峰,截至2025年8月,全國流感併發重症累積案例已超過兩年前同時期2倍以上。由於兒童免疫系統較弱,遭受流感侵襲的風險是成人的5倍,且感染後重症或需住院的機率顯著高於成人。根據統計,未滿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流感住院者,有近7成未接種過流感疫苗,2成住院後需進一步至加護病房治療。
邱政洵強調,兒童及青少年在家中傳播流感病毒的風險是成人的2倍,容易形成「家庭→社區→家庭」的連鎖傳播,進一步把病毒帶到老年人或慢性病者身邊,造成嚴重醫療負擔。他也提醒,開學後群聚風險上升,秋冬流感病毒來襲,且今年有鼻噴式和針劑式疫苗選擇,家長應儘早向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諮詢。
今年10月開打流感疫苗,除了傳統注射型疫苗,更引進鼻噴式流感疫苗供2至17歲兒童青少年自費接種,是首款不需針劑注射的流感疫苗。黃立民說明,鼻噴式流感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都能全面防護,在噴入鼻腔時能誘發鼻腔黏膜抗體,在鼻腔建立第一道防線阻斷病毒入侵,在體內同時誘發鼻腔黏膜組織產生IgA抗體、透過血清IgG抗體的全身免疫、細胞免疫反應的活化,形成「三重免疫」機制對抗流感。
至於是否將鼻噴式流感疫苗納入公費?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今年流感疫苗都已經決標,針對鼻噴式流感疫苗是否納入公費接種範圍,疾管署正在收集相關資料,持續進行評估當中,就像針對老年人的高劑量流感疫苗及佐劑流感疫苗等,亦都在持續評估,就科學效益進行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