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指出,獨居長者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監視器成為不少家庭預防意外的重要工具,但也取決於個人隱私的想法。示意圖。取自Unspalsh
近日一名獨居老人在家中跌倒,所幸家屬透過監視器即時察覺異狀,緊急通報119,即時協助穩定病情。專家呼籲,未來「長照3.0」應補足獨居長者可能發生意外時的「服務空窗期」,增加長者使用點數。對此,衛福部回應,若有密集照護需求,可選擇入住機構,未來雖將擴大服務對象,如納入年輕型失智者,但給付政策與額度將維持不變。
桃園一名獨居老人在家中跌倒後開始胡言亂語,所幸家中安裝了監視器,家屬透過畫面即時發現異狀,緊急通報119,救護人員到場後立即施打葡萄糖注射液,成功穩定老人的狀況。然而,事後老人清醒後,對先前因低血糖所引發的胡言亂語完全沒有記憶。
國泰綜合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指出,獨居長者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監視器成為不少家庭預防意外的重要工具,但也取決於個人隱私的想法,部分家庭選擇安裝於客廳等公共區域,避免臥室等私人空間,家屬可以透過監視器畫面判斷,當長者長時間未出房間時,就可能有問題,就可透過監視器確認狀況。
若未設置監視設備,則須仰賴鄰里關懷或長照服務人員的定期訪視。黃柏堯也提醒,家中空間規劃應注意防跌設計,並留意藥物風險,尤其容易造成低血糖的藥物,亦或安眠藥等,皆需特別留意。
黃柏堯強調,由於現在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所以家屬與醫師都需要注意長輩是否獨居,家屬應主動告知醫師長者為獨居,以便醫師開立藥物時能更周全考量,而在醫師部分,也要主動詢問患者居住狀況、由誰準備藥物等細節,他表示,目前老人醫學科醫師通常會主動詢問,此觀念需推廣至其他科別醫師。
針對制度層面,黃柏堯認為現行長照2.0不是太理想。他建議,未來推動長照3.0時,可增加長者可使用的點數,同時強化社區支持與鄰里通報機制,以填補可能出現意外的「服務空窗期」,避免長者發生意外卻無人知曉。
對此,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吳希文回應,目前長照服務以失能者為主要對象,無論是否獨居,只要符合條件即可申請服務。若有密集照顧需求,也可選擇入住長照機構。未來長照3.0將擴大服務對象,例如納入年輕型失智者,但給付政策與額度將維持不變。
《太報》關心您
‧張老師專線:1980
·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