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想把他塞回去」哭鬧嬰讓新手爸媽超崩潰!心理師教5招冷靜

    2025-04-11 12:16 / 作者 游騰傑
    衛福部召開「一時失控,造成孩子一輩子的傷痛」記者會。游騰傑攝
    當新手爸媽在面對哭鬧不休的嬰兒時,內心曾浮現「好想把他塞回去」的念頭,是否是許多家長的共同心聲?臨床心理師蔡明娟提出育兒應對五步驟「停、走、吸、動、轉」,教導家長在情緒臨界點時,先安置孩子於安全處所,暫時離開現場,透過呼吸、伸展、思緒轉換,調節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我國於103年制定《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公約中明定國家應立法保護兒童不受到任何形式的不當對待與不法侵害,促使我國兒少人權與國際正式接軌,衛生福利部為響應聯合國提倡全世界於2030年前消除對兒少任何形式的體罰或身心暴力的目標,自110年起將每年4月訂為兒少保護宣導月,今年特別舉辦「終止兒虐,守護系列記者會」。

    蔡明娟表示,許多受虐性腦傷的加害者,往往是家中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但她強調,父母本身也可能是需要幫助的一方。「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想要傷害自己的孩子。」她指出,部分父母是在現實壓力、情緒崩潰或缺乏育兒資源與支持的情況下,才陷入憾事。

    她呼籲,應以「家庭為中心」提供支持,將目光放在父母失能或能力不足的根本問題上,協助他們走出困境、修復親子關係。她進一步指出,成為父母前應做好四大「預備」:知識準備、心理準備、資源準備,以及最常被忽略的「共親職準備」。她鼓勵更多男性參與育兒,共同承擔家庭照顧責任,並提醒家長放下對完美育兒的期待,接納生活中的混亂與不完美。

    蔡明娟詳細說明,所謂「停、走、吸、動、轉」五步驟,分別是把寶寶放下,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先讓自己不安、慌亂等情緒先按下暫停;離開現場,透過空間的轉移,爭取自己重整情緒的時間;進行深呼吸或放慢呼吸節奏,減緩自己焦慮緊張;動一動、伸展一下,透過身體活動讓情緒重新調節,如果動不了,可以藉由按摩工具,適度鬆綁緊張的肌肉,調節情緒;讓自己閉上眼睛,做一個冥想,小睡一下,讓自己轉換思緒,重開機。

    此外,蔡明娟也指出事後修復也相當重要,包含醫療修復、關係修復、結構修復,一旦放棄,最遺憾就是孩子。她呼籲家長們「不要責怪自己,也不要責怪另一半」,如有情緒困擾或家庭矛盾,應善用資源,包括衛福部提供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等免費心理諮商服務,尋求專業協助。

    《太報》關心您,勇敢拒絕任何形式暴力,求助專業人員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全國家暴專線:113
    ‧報警:110
    ‧線上通報:關懷e起來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