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陳小姐分享癌症發病與診療的過程。台灣乳房醫學會提供
台灣平均每34分鐘就有一人罹患乳癌,在各種乳癌型別中,三陰性乳癌存活率較差、容易轉移至肺腦等器官,被稱為「最惡乳癌」。一名33歲的粉領族陳小姐今(6/19)日分享,2年前洗澡意外摸右胸有硬塊,沒想到半年竟腫成8倍大達4.2公分,所幸有商業保險才能使用免疫藥物,希望政府儘速三陰性乳癌病友免疫治療費用。
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的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仍是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在國人最常發生的主要癌症,包括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和乳癌當中,乳癌是標準化死亡率唯一仍上升者。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歐美的乳癌死亡率從30多年前就開始出現下降趨勢,但在台灣,國人罹患乳癌死亡率卻未見明顯下降,可能原因之一,與藥物有關,因為國內乳癌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用藥,健保給付仍未跟上歐美醫學會的治療建議。
陳守棟舉例,33歲陳小姐抗癌初期先用健保傳統化療,但成效不如預期,幸運的是,本身有購買商業保險,在醫師建議之下,術前自費增加使用免疫藥物,手術時,腫瘤順利縮小至2.2公分,術後也持續使用免疫藥物。
台灣乳房醫學會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共同呼籲政府重視早期三陰性乳癌,及早提供給病人合適的術前與術後輔助治療選擇。台灣乳房醫學會提供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劉良智教授指出,三陰性乳癌手術後1至3年是復發高峰期,為了預防復發,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過去僅有化療可用,治療面臨瓶頸,特別是腫瘤介於1-2公分且合併淋巴轉移、或是腫瘤大於2公分的「早期高風險三陰性乳癌」,復發風險高,需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陳守棟說,早期三陰性乳癌通常不適合荷爾蒙治療及標靶治療,除了化療,目前僅有免疫治療可用,要幫助減少復發風險、增加存活率,應把握術前及術後輔助治療的黃金時間。
癌症希望基金會蘇連瓔執行長也說,台灣每年新增超過1萬5千名乳癌病友,約8成確診時為早期乳癌,雖健保已給付多種荷爾蒙受體陽性與HER2受體陽性的乳癌用藥,但仍遺憾健保對於早期三陰性乳癌的病友,僅有化療納入健保給付,期待能接軌國際治療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