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高樓住宅社區「宏福苑」發生大火,專家分析,「煙囪效應」恐是這起火警救援困難的原因之一。美聯社
香港大埔宏福苑高樓住宅群昨天(11/26)下午發生大火,共延燒7棟大樓,已造成44人死亡、279人失聯。有專家分析,這場惡火撲救困難的關鍵在於高層建築「立體燃燒」的複雜性,煙囪效應加上強風,導致救災困難。
宏福苑26日下午2時51分發生火警,火勢迅速蔓延,官方傍晚6時宣布升級為五級火警事件。截至今天(11/27)上午7時,火勢終於逐步控制,但已有44人罹難、279人失聯。
根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業內人士指出,此次香港五級火警,其撲救困難點主要在高層建築「立體燃燒」的複雜性。宏福苑因屋齡老舊,近期正在進行維修,大樓外牆搭上棚架,失火後向上迅速蔓延,加上強風吹拂,形成「煙囪效應」,滅火難度大增。
至於何謂「煙囪效應」?指的是一種熱對流物理現象,在相對封閉的垂直空間中發生燃燒時,煙與熱氣會向上流動,例如在樓梯間、管井或電梯等管道空間中,導致高樓層一氧化碳濃度上升,容易中毒休克,火勢也會在短時間內擴大,逃生不易。
台南市消防局則在
官網指出火災來臨時逃生關鍵,若是要避免濃煙嗆傷或燒燙傷,記得一定要「先關門後開窗」,如果出現「煙囪效應」時,濃煙平均每秒鐘會以3至5公尺的速度上升,在「垂直通道」(樓梯間)時,流動速度會比「水平」時快上好幾倍。
台南市消防局強調,火災時往上逃避濃煙是不可能的,所以若是通道沒有出現濃煙,火場逃生只有一個選項,那就是立刻「往下逃」;如果逃生通道有濃煙,謹記「小火快逃,濃煙關門」的觀念,關門有3個重點,要注意包括隔間牆為不燃材料、要有對外窗戶、門能阻擋濃煙,這樣才能延長避難逃生時間,提高火災發生時的存活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