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彭博:若中國加強施壓 日本將深化與美同盟、可能加強對中科技管制

    2025-11-22 16:33 / 作者 李寧怡
    2025年10月28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左)與美國總統川普(右)一同登上美國航空母艦喬治華盛頓號。路透社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將台海局勢與日本的「存亡危機」連結,中國迅速反擊,並祭出經濟手段。《彭博新聞》分析,若中國加強施壓,日本可能更仰賴美國及其他盟友。

    中國目前動用的經濟手段包括警告遊客勿前往日本、暫停恢復水產品進口、暫停電影上映等等。日本則遵循一貫策略:避免以牙還牙,並保持溝通管道暢通,盼緊張情勢能隨著時間過去而緩和。

    分析指出,若僵局持續,日本很可能與美國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密切協調行動。

    前美國駐港澳總領事、現任智庫「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管理合夥人唐偉康(Kurt Tong)表示,日本仍在尋求降溫途徑,而非刻意升級衝突,然而,「若中國繼續加強施壓,情況可能改變」。

    美方已表態支持日本。美國大使葛拉斯(George Glass)已多次發文力挺東京,並呼應川普先前答應高市可提供「任何協助」的承諾。

    日本可行手段:加強管制半導體設備出口

    彭博新聞指出,科技是美日可能合作的領域之一,日本可能考慮加強管制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相關產品佔去年日本對中國出口的10%以上。

    彭博情報資深技術分析師若杉昌宏(譯音,Masahiro Wakasugi)指出,日本不像中國可強力控制企業,若政府未明確執行出口管制政策,許多對中國高度依賴的公司恐不願配合。

    他表示:「如果日本能獲得美國協助,情況將完全不同。兩國聯手掌握全球關鍵晶片製造供應,可對中國晶片產業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分析:中國經濟報復反有利於高市

    高市7日在國會答詢表示,如果中國以軍艦與武力企圖奪取台灣,可能構成日本安保法制中可動用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但實際決策仍須視當時情況而定。中國已多次要求高市首相收回發言,但高市迄未回應。

    彭博經濟學分析師木村太郎(譯音,Taro Kimura)認為,向來立場保守的高市如果應北京要求收回發言,可能被支持者視為過於軟弱;中國的經濟報復反而可能對她有利。

    木村指出:「遊客減少甚至可能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並降低服務業的通膨壓力。」

    不過,日本仍面臨中國恐祭出稀土出口限制的風險。北京2012年因釣魚台(日本稱尖閣群島)問題與日本陷入爭議時,就首度採用該手段。

    日本近年已開始分散稀土來源。曾派駐中日的前美國外交官、全球政治風險諮詢組織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資深分析師Jeremy Chan則表示:「若北京限制供應(稀土),東京很可能向華府尋求協助,或透過第三國取得關鍵礦產。」

    不過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資深研究主任佐佐木忠則指出,由於電動車與再生能源需求激增,日本過去10年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已自60%增至70%。

    日本可能擴大尋求盟邦支持

    彭博新聞分析,北京這次不太可能對日本全面禁運稀土,因為不希望引發市場動盪。不過,北京仍有其他手段對日本加強施壓。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中國不太可能全面禁止對日出口稀土,但可能採取行政手段,例如延遲批准,或在出口文件方面提高要求。」

    如果爭端持續,日本可能尋求更廣泛的外交支持。Jeremy Chan表示,東京會向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夥伴尋求協助,同時也可能加強直接與北京接觸。他表示,日本仍非常不願直接對中國施以報復。

    日本維新會參議員石平指出,日中爭端突顯日本必須進一步降低對中依賴。

    石平在中國出生成長,2007年入籍日本,目前已被中國禁止入境。他表示,北京經常模糊政治與商業的界線,與中國做生意的前景已更難預測,「對此,我們的結論是,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經濟脫鉤」。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