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為何沒對日本祭出稀土禁運? 專家:這對習近平代價太大

    2025-11-20 19:38 / 作者 陳家齊
    2011年1月16日,中國江西省南城縣,一名工人在稀土礦場澆水。路透社
    中國北京政府因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發言,已經連續怒罵兩週,並且實施阻斷赴日旅遊、停止進口日本水產等報復行動。但是中國對日本經貿的最大「殺手鐧」稀土管制卻沒有使出,彭博新聞報導說,專家指出動用稀土牌,將使中國付出極高代價。

    在2010年釣魚台撞船事件,中國反日高峰時期,中國就曾經對日本進行稀土管制作為報復。但這一次,分析師指出,習近平若對日本打稀土牌,將會招致美國、歐洲乃至全世界貿易夥伴的質疑,使才剛能夠穩定下來的美中貿易關稅爭端,可能重啟戰火。

    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主任、前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柯特勒(Wendy Cutler)表示:「動用稀土牌對北京來說將是高風險的舉動。北京將面臨疏遠其他貿易夥伴的風險,他們會把此舉視為迫切需要開發稀土替代供應來源的證據。這可能會促使這些國家與美國加速進行更深入的合作。」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也尋求維持與北京的脆弱貿易「停火」協定,但他也曾在10月底訪問日本時,向高市早苗承諾會為她提供「任何」想要的協助。美國駐日本大使葛拉斯(George Glass)週四(20日)重申了這一支持,表示美國在爭端中支持高市早苗。

    中國可能傾向對在中日企開刀,而非稀土管制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永謙週四威脅稱,如果高市「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走下去」,將採取進一步報復行動。而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經濟計畫主任勒克(Phil Luck)指出,如果中國動用到稀土牌,他會非常驚訝,勒克說:「他們會傾向限制(日本)進入中國市場,因為這樣造成的聲譽成本較低。」

    勒克補充說,中國已經知道「表現自己是不可靠供應商的代價,尤其是在他們試圖加倍努力成為世界製造中心的時候」。在近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經濟內需與投資都相當疲軟的狀況下,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目前完全靠商品出口獨撐。

    換言之,中國可能不想動用稀土以驚動其他貿易夥伴,而是打擊正在中國加碼投入的豐田汽車、Uniqlo等日本企業。在薩德飛彈系統(THAAD)風波中,中國直接讓南韓汽車在中國市佔率銳減無法恢復,並迫使樂天(Lotte)全面退出在中國的超市業務。

    不過,中國對稀土材料出口已經有一套很不透明的管制機制,不排除北京當局在這過程中做手腳,「不宣而戰」實質減少對日本的稀土供應。例如拖慢行政文書審批時間,口頭指示中國廠商不要出貨給日本客戶等等。事實上,2010年中國對日本的稀土管制,就是用這種不宣而戰的方式進行。

    康乃爾大學副教授卡爾森(Allen Carlson)對此表示,如果中國在這方面的施壓動作愈多,就會愈讓其他國家重新考慮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關係。卡爾森說,這些國家會想:「如果他們可以對日本這樣做,為什麼不會對我這樣做?」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