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自衛隊以前曾用機砲驅逐「害獸」 為何現在不能直接獵熊?

    2025-10-29 16:54 / 作者 陳家齊
    日本陸上自衛隊第10師團演訓資料照。翻攝陸上自衛隊官網mod.go.jp
    秋田縣連日來頻繁發生黑熊出沒人類居住地,傷害人身的事件,最終導致縣知事鈴木健太正式提出了派遣自衛隊的請求。自衛隊已經派遣協調官到秋田縣商議如何協助。

    但是,前自衛官出身的鈴木健太對此看來十分清楚,基於《自衛隊法》和《鳥獸保護法》等法律的限制,無法請自衛隊直接出動獵熊,因此請求的協助只是自衛隊幫忙輸送熊籠、巡邏熊籠、處理熊屍等支援性行動。

    日本國內也開始質問為何最熟於使用槍械、火力最大的自衛隊為何不能獵熊。這是近年來各種法令的結果,在數十年前的昭和時期,自衛隊的確有出動過獵熊,也打過海獅,甚至出動機關砲要打熊。

    直接開槍獵熊的北海道例子

    日本Yahoo新聞週三(29日)刊出研究日本山林、野獸的作家田中淳夫的文章,他指出,在昭和時期自衛隊幫忙驅獸的開火限制較鬆。1961年(昭和36年)9月, 日本海上自衛隊函館基地隊直接派遣3名隊員,在北海道南部的松前地區,進行了為期5天的棕熊狩獵任務,以幫助當地農民減少農損。
    日本自衛隊曾經使用的美製M42防空自走砲,裝有兩管40公厘機關砲,台灣也用過同款防空砲車。維基百科

    到1962年(昭和37年)9月,日本陸上自衛隊應北海道東部標津町古多糠部落的請求,第5師團派遣27名隊員和2輛對空自走砲前往協助。當時該聚落棕熊出沒頻繁,居民甚至無法出門。自衛官負責巡邏城鎮,接送學童上下學。在執行任務期間,他們被允許在遭遇棕熊時直接開槍。

    自衛隊員當時曾嘗試在各處設置毒餌進行驅除。隨後,一輛對空自走砲和25名隊員以半徑200公尺的間隔,包圍了被棕熊挖開餌料的區域,並逐漸縮小包圍圈,最終發現一頭巨大的棕熊。兩名隊員以匍匐前進接近至30公尺處,成功用步槍和散彈槍將其擊斃。

    上述兩例是應地方政府之邀,直接出動獵熊的驅除行動。而1971年(昭和46年)5月,在北海道十勝地區芽室町發生自衛隊飛機失事時,參與搜救的自衛隊員遭遇棕熊,為了自衛用步槍將其擊斃。

    海獅戰爭

    日本的「害獸」並不僅限於棕熊或黑熊,日本自衛隊曾在1967年(昭和42年)發動了「海獅戰爭」。

    棲居在北海道的北海獅(トド),雄海獅體長超過3公尺,性情兇猛,喜食魚類、魷魚、章魚等,經常搶奪漁網的漁獲並破壞漁具。當時北海道沿岸有數千頭這種被稱為「海洋流氓」的海獅。

    北海道日高新冠町請求下,日本陸上自衛隊發動協助消滅海獅的行動。當時陸自以「射擊訓練」的名目,以海獅經常聚集的「海獅岩」為目標,發射37公厘和40公厘機關砲。此外,航空自衛隊也出動 F-86F戰鬥機,從空中進行機砲掃射。海上自衛隊的魚雷艇也參與機槍射擊,這是一場陸海空三自衛隊針對海獅進行的大規模實彈演習。

    不過,據稱由於第一發砲彈射向海獅岩後,幾乎所有海獅都逃走了,實際上並未達成射殺驅除目的。

    儘管如此,接下來的數年,每年春季仍會舉行針對海獅的射擊演習。這甚至被視為一種「春季奇觀」,吸引了許多民眾到海岸觀看。

    逐鹿之戰

    2011年2月,在北海道東部白糠郡白糠町,北海道廳與陸上自衛隊北部方面隊實施了大規模蝦夷鹿捕殺行動「白糠黎明作戰」。

    當時出動了約40名自衛隊員、20輛軍車,其中包括11輛高機動車、2 輛器材搬運車、3輛雪地摩托車等,以及1架多用途直升機和1架觀測直升機,總計約120人、等同於1個連的部隊。

    這次自衛隊僅從旁協助,負責以直升機監控蝦夷鹿的位置、輸送被捕獲殺的陸體,以及調查棲息狀況。不過,第一天由於直升機的飛行聲,蝦夷鹿沒有出森林,捕殺數量為零。隨後,獵人根據直升機提供的鹿隻位置資訊進入山中,捕獲了25頭鹿。

    2014至2016年度,位於日本四國島高知縣請求自衛隊協助驅鹿,自衛隊同樣以直升機監控通報鹿蹤,從旁協助獵人捕鹿。

    「自衛隊主堡」遭攻擊,自己卻不發一槍一彈

    自衛隊基地也曾被熊攻擊過,但這次的事件,獵熊全靠警察與民間獵人。在2021年,札幌的陸上自衛隊丘珠駐屯地發生棕熊入侵攻擊事件,一名守哨的自衛官遭受輕傷,隨後由獵友會的獵人進行獵捕。當時警方出動了直升機和機動部隊,但自衛隊本身並未參與驅除活動。

    法規限制與現實難題
    日本陸上自衛隊官員10月28日抵達秋田縣,協調幫助驅逐熊害的事務。翻攝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X

    報導說,昭和時代自衛隊的出動條件相對寬鬆,可以援用射擊訓練等目的來直接開槍獵熊,但在現今法規下非常困難。

    目前的法律制度下,自衛隊僅有在突然遭遇民眾被熊攻擊、或者自己被熊攻擊、有生命危險之虞,可以緊急開火殺熊自衛,但是不能以補熊為目的直接派遣獵捕。

    而撇開法律問題,獵捕驅除熊隻在技術上也相當複雜,並非「熟悉槍械」的自衛隊就能隨意辦到。如果真要讓自衛隊員執行捕熊任務,他們必須深入學習熊的習性、行為,並在現場與資深獵人組團進行反覆訓練。這至少需要數月,通常需要數年。警察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目前較現實可行的應對方式,可能是地方政府徵召自衛隊員個人、退役自衛隊員與退役警官這些熟悉槍械使用的人,取得狩獵執照,並加入獵友會等組織來參與獵熊。但這同樣需要時間。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