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關稅談判示意圖。路透社
南韓遲遲未與美國將貿易協議化為白紙黑字,總統李在明近日向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明,貿易談判應符商業合理性,並符合兩國利益。南韓總理金民錫更直言,在簽證問題解決之前,南韓在美國的投資計畫將持續處於不確定狀態。
南韓與美國7月口頭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降低對南韓商品徵收的「對等關稅」,以換取韓方3500億美元的投資等措施,但傳出美方要求以現金投資,引發韓方擔憂美元大幅外流,迄今未將協議化為白紙黑字。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呼籲首爾遵守協議,否則就得支付高額關稅。
南韓總統政策顧問金永範(Kim Yong-beom,音譯)今日(9/25)在紐約舉行的記者會介紹,李在明週三於聯合國大會期間與貝森特(Scott Bessent)會談,雙方聚焦於韓美7月達成的3500億美元投資計畫。
金永範表示,李在明希望談判能夠在商業合理性的基礎上,朝著符合兩國利益的方向推進。他還指出,南韓經濟及其外匯市場與日本存在顯著差異,應成為雙方最終協議談判的關鍵因素;首爾尋求與美方達成一項無限額度的貨幣互換協議,目前華府正在檢視該提案。
金民錫週三接受彭博社專訪時也表示,南韓對華府的投資承諾3500億美元,佔其外匯存底的70%以上,如果沒有與美國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南韓經濟將受到嚴重衝擊,希望協議的談判不會拖到明年。
此外,美國移民局本月初對南韓現代汽車及LG新能源位於喬治亞州的合資工廠發動突襲搜查,並逮捕300多名韓籍員工後,勞工戴著鐐銬的照片廣為流傳,引發南韓民眾怒火,也為企業集團的巨額投資計畫蒙上陰影。
「簽證問題不解決,(協議)就不可能取得實質進展」,金民錫表示,儘管南韓企業的對美投資計畫尚未完全停止或擱置,但在簽證問題解決之前,由於缺乏人身安全的保障,「勞工和其家屬不願意再次進入美國,這是可以理解的」。
亞太經合(APEC)峰會將於10月底在南韓慶州舉行,彭博社指出,如果韓美未能早日達成協議,可能會給李在明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會面帶來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