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法國總理貝胡在國會不信任投票前準備發表政策演說。路透社
法國國會週一(9/8)通過不信任投票,總理貝胡與他的少數政府下台。貝胡政府遭推翻的主因是他推動計畫削減國家迅速膨脹的債務,法國也因此陷入更深的政治危機。
路透社、《衛報》報導,貝胡(Francois Bayrou)已是法國不到兩年來的第五位總理。
在法國國會以364票對194票通過對貝胡的不信任案後,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必須再尋找下一位總理人選,而馬克宏自己也面臨在野黨要求他解散國會甚至辭職的呼聲。
新政府的首要任務將是通過預算案,與貝胡九個月前上任時面臨的挑戰相同。此外,要在嚴重分裂的國會中取得支持,同樣困難。
貝胡在不信任案投票前向議員表示:「你們有權推翻政府,但無法抹滅現實。」他強調:「現實依然會很殘酷:支出會繼續增加,我們已難以承受的債務負擔會更沉重,也更昂貴。」
貝胡辦公室表示,他將於週二遞交辭呈。
貝胡之所以要求舉行信任投票,是為爭取國會支持他削減赤字的策略。法國的赤字規模接近歐盟3%上限的兩倍,國債更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4%。
2025年9月8日,法國總理貝胡遭國會通過不信任投票後下台。圖為南特市示威者舉行「貝胡告別派對」。路透社
不過,由於各政黨正積極角逐2027年總統大選,對於貝胡計劃在明年預算中撙節44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5700億元),反對黨完全無意支持。
在貝胡內閣被推翻後,極右派「國民聯盟」(National Rally)領袖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這一刻形同這個幽靈政府的痛苦結束。」她呼籲提前舉行國會選舉,但馬克宏迄今拒絕。
極左派「不屈法國」(France Unbowed)的領袖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則在X平台喊話:「馬克宏如今已站在面對人民的最前線。他也必須下台。」
馬克宏內政危機持續 在歐盟影響力恐削弱路透社指出,法國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但馬克宏在國內面臨政治與財政的長期不確定性,可能削弱他在歐洲的影響力。歐盟面臨的挑戰包括美國在貿易與安全上的強硬態度,以及歐洲東部已持續三年半的烏克蘭戰爭。
分析指,馬克宏可能任命自己中間派少數執政集團中的人選,或從保守派挑選下一任總理,但如此一來可能重蹈政治聯盟不穩定的覆轍。
他也可能轉向左派,提名溫和派社會黨人出任總理,或者乾脆選擇技術官僚。
但無論哪種情況,新政府幾乎不可能在國會取得多數。法國財政部長隆巴爾(Eric Lombard)在投票前就表示,一旦換新政府,赤字削減計畫必然會遭稀釋。
到最後,馬克宏可能判定唯一出路是提前舉行國會選舉,但他目前仍不願接受雷朋與梅蘭雄要求第二度解散國會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