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會面。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25日在白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會面,川普表示「會向南韓買船」,還會讓南韓投資美國造船業。韓聯社一篇報導指出,美國不僅軍艦數量落後中國,商船建造能力也遠輸中國和南韓,這就是為什麼川普如此想「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
韓聯社報導,本次韓美峰會是在7月底雙方達成貿易協議後舉行,在貿易談判中,南韓同意採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換取美方同意將對等關稅稅率由25%降至15%。南韓承諾投資美國的3500億美元當中,有1500億美元將用於造船業。
在峰會上,川普說:「我們會向南韓買船,還會讓他們來我們這裡、用我們的人力來造船。我們會重振造船業。」李在明也回應:「看起來美國確實正在再次偉大,不僅要重振造船,製造業也在復興,我希望我國有幸能參與這個進展。」
軍、民船隻的建造能力都落後美國國防部去年發布的《2024中國軍力報告》裡提到,中國海軍有超過370艘艦艇,預計在2025年會增加至395艘、2030年增至435艘。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美軍截至今年1月僅有296艘艦艇。美國海軍2023年提交給國會的報告就指出,為應對未來的局勢,美軍需要381艘艦艇(不包含無人艦艇),隨後公布了一項30年計畫。
然而,很少人看好這項30年計畫。造一艘船曠日廢時,根據這份計劃,由於老舊軍艦退役,美國海軍艦艇會在2027年減少到283艘,然後在2030年才會開始增加。
在商船方面,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4年,全球民用造船業當中,美國只佔了0.1%,遠落後於佔比最高的中國(53.3%)和南韓(29.1%)。
美國造船業困境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忽視造船業,據《日經亞洲》
去年報導,美國海軍曾有13座造船廠,其中9間閒置;美軍船艦主要由7家民間造船廠負責製造,其中2間非美國企業持有。
韓聯社提到,美國造船業過於仰賴政府補貼,早就失去競爭力,造船和維修能力都大幅下降。拜登政府時期就曾探索與日本、南韓進行合作造船的可能,但受限於美國法律對於採購外國船艦有複雜規定,再加上美國造船業的反彈,最後沒有再深入討論下去。
川普對李在明提到了「會向南韓買船」和「在美國用美國人力造船」,從南韓造船業者的角度來看,最大的顧慮是美國本土生產條件。就算南韓造船集團收購美國造船廠、更新美國造船廠的生產設備,也很難立刻用有效益的方式打造出高品質的船舶,要培養出專業人力也需要很長時間。
此外,南韓造船廠和零件工廠大多聚集在同一個地區,產業合作生態成熟。美國則沒有這樣的環境。
雖然川普似乎願意向南韓買船,共和黨把持的美國國會也已經提案,打算修改或廢除一些限制外國造船廠進入美國的法律,但這很可能和拜登政府一樣遇到國內反彈。韓聯社提到,面對國內阻礙,川普可能施展他最常使用的手法,無視現有政策考量,利用行政命令批准採購南韓船舶、或施壓國會共和黨人,達成他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