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制鎵鍺出口示意圖。路透社
中國幾乎壟斷全球稀土磁鐵生產,在地緣政治緊張下,穩定採購愈發困難。日本媒體週日(8/3)透露,日本政府將與日美企業合作,在澳洲建立稀有金屬「鎵」的生產設備,以強化經濟安全,最快下週公布。
鎵(Gallium)主要是鋁冶煉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其廣泛應用於各種產品,包含對電動車不可或缺的功率半導體、發光二極體(LED)和雷達等。然而,鎵在全球產量的96%來自中國,由於北京當局強化出口管制,導致採購變得更加困難。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下屬的日本能源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已在澳洲與大型綜合商社雙日株式會社(Sojitz)以及美國鋁業巨頭美鋁公司(Alcoa)已在澳洲成立合資企業,預計將於2026年開始生產,目標是到2028年實現年產量超過55噸,相當於日本從中國的進口量。
日本2021年鎵的使用量為167噸,其中97噸來自進口。儘管日本努力實現採購來源多元化,但從中國進口的鎵仍占其總量約60%,即55噸。中國2023年8月加強出口管制後,鎵的對日出口量已下降至約10噸,相當於下滑80至90%。相關零件廠商正透過回收和庫存維持生產。
儘管中國聲稱,對稀有金屬的出口管制並非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地區,但報導指出,此舉被視為是對日本、美國和歐盟在先進半導體領域限制出口的反制措施。
與此同時,中國今年4月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因應美國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美中貿易摩擦亦加劇未來的不確定性。
中國在關鍵礦物的冶煉和加工等領域占有很高的市占率,為經濟安全帶來風險。日本政府計畫加快建立不依賴任何特定國家的獨立採購網路,並支持相關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