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國《反間諜法》上路10多年 至少17日本人被拘、逾半判間諜罪

    2025-07-27 09:29 / 作者 朱紹聖
    中國於2023年7月實施新版《反間諜法》。路透社
    日本藥廠安斯泰來的日籍員工在中國被控間諜罪,遭判3年6個月的有期徒刑,震動日本各界。日本媒體統計,自2014年中國《反間諜法》生效後,北京當局拘留的17名日本公民中,就有9人被控向日本情報部門提供資訊以換取報酬。

    《日經新聞》根據聽取中國官員報告的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司法部門認定上述9人犯有間諜罪,並判處有期徒刑。

    2023年3月,中國政府在北京拘留這一名安斯泰來(Astellas)60多歲的日籍員工,理由是其收受報酬,將有關中國內部的政經情報提供給日本公安調查廳。北京法院本月以間諜罪判處該男3.5年有期徒刑。

    另一方面,上海法院於5月判處一名50多歲的日籍男子12年有期徒刑。日本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判決中將日本公安調查廳列為情報接收方。該情報機構隸屬於日本法務省,負責確保國內公共安全,以及收集和分析有關國際恐怖活動和其他國家的資訊。

    中國政府於2014年起施行《反間諜法》,不僅實施嚴格的社會管控,同時加強對外籍人士的監管。2023年,經修訂的新版《反間諜法》擴大對「間諜行為」的定義,將目標範圍擴大到所有文件、資料、材料和物品,並允許執法人員檢查嫌疑人的行李、電子設備和財產。

    自《反間諜法》生效以來,中國當局已拘留至少17名日本人,其中9人因向日本情報機構提供情報,被視為從事「間諜活動」而遭判有罪入獄。在尚未獲釋的5名被告當中,就有4人被發現曾與日本情報機構合作。

    中國在2018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引入「認罪認罰」(即認罪協商)制度,允許被告可因此獲得較輕裁處。據稱,該名安斯泰來員工是首位利用該制度承認間諜罪的日本人。

    日本政府分析稱:「中方似乎更注重與公安調查廳本身的合作,而非案件所涉情報的內容」。
    朱紹聖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